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09: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从2005年3月证监会批准光大证券首只集合理财产品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牛熊轮回,各类公募、私募基金也蓬勃发展,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依然无法与基金
抗衡。不过,这种情况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得到改变。2月28日下午,证监会公布调整证券机构行政许可工作机制,宣布拟取消三项事项的审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取消了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审批,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管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若备案制最终到来,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将更容易,未来发行数量将呈几何级增长,形成与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三足鼎立的局面。
业内人士:发行产品将更便捷
面对行业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券商们将如何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近日采访了一些券商内部人士。
“我们都在关注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进展情况,但是目前证监会还没有下发正式通知。”东方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监会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一旦实行后,对整个行业无疑都将是个促进,但是并非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这位人士进一步表示,在现行制度下,证监会审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需要一定时间,不过相比以前,效率已经很高了,快的时候大概半个多月就能批下来。但是如果改为备案制,券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将更加便捷,并且能避免等待审批的过程中,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但是改为备案制后,并不说明大家就会一拥而上,马上提出一大堆发行计划。因为改为备案制对于券商来说,只意味着可以缩短发行时间。而到底发得出去不,募集资金情况如何,与发行时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偏好等有着密切关系。市场不行,就算券商只备一下案就可以发行集合理财产品,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广州某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也表示了相同看法。他指出,“在近期A股市场一直维持震荡的情况下,无论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还是公募基金,发行规模都不大。因此尽管得到政策面支持,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情况究竟如何,又是另一回事。不过长远来看,这件事无论对于券商还是投资者来说,都是件好事。券商在决定发行集合理财产品时,可以更加灵活,而投资者也可以有更多选择。”
集合理财产品发行加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推出就已出现加速迹象,国庆节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券商合计发行了47只集合理财产品,每个月成立的数量都只有个位数;而到2010年,新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达到97只,是2009年的两倍多,其中,11月、12月分别有19只、1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进入推广期,产品发行明显加速。
不过相比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仍然普遍不高。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新成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20.71亿份,而新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发行份额仅为8.61亿份,不足公募基金的一半。
今年年初,证监会发布通知,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动向再次引起了业内普遍关注。兔年春节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已有长城证券旗下的长城1号、东方证券的东方红先锋6号、宏源证券的宏源3号、国信证券的金理财内需升级、招商证券的招商智远避险、华西证券的华西证券融诚2号等6款产品进入推广期。
储备人才成未来工作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获悉,目前行业中一些券商已经开始积极储备人才,“扩军备战”,为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做好准备。
上述广州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储备人才已经列入公司长期战略规划之中。“要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需要营销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好的投资经理,现在我们的投资经理中有内部提拔的,也有外聘的。由于目前券商行业人才流动已成常事,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高端人才都是抢手货,因此我们一直有长期招聘计划,无论是营销方面还是投资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都非常欢迎。”
而上述东方证券人士则指出,东方证券在资产管理业务的人才储备上采取的措施略有不同。“销售方面,因为现在东方证券为资产管理业务专门成立了子公司,行政级别上与营业部属于同级别,所以我们现在没有专门给营业部客户经理们分派硬性的销售任务,只是每年公司仍然会下达指标,如果完成了会给予奖励。另外,银行渠道销售已经在我们产品发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目前暂时没有为了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而专门招聘销售人才的计划。而投资经理方面,我们主要的策略是通过内部培养。现在我们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经理基本是从公司研究员中挑选的,条件非常严格,至少要担任研究员五年以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保持投资经理队伍的相对稳定,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产品业绩出现大起大落。”
资管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高
“一旦发行正式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且市场条件较好,那么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毫无疑问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毕竟资产管理业务在我国算是刚起步不久,现在业内许多公司都将其作为发展的重点之一。”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指出。
2010年,随着集合理财产品发行的加速并逐渐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逐渐成为经营中的亮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106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83亿元,较2009年的15.96亿元增长36.78%。
一些券商也公开表示,资产管理业务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刚上市不久的兴业证券就在2010年年报中指出:“在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证券公司的核心能力和效率将成为制胜的关键,主要包括证券研究和定价能力、产品设计和销售能力以及资源整合和管理能力。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财富积累,资产管理业务在证券公司收入和盈利结构中的占比也将大幅提升,并将成为证券公司区别于其他金融子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010年,兴业证券受托管理业务收入达到5592万元,较2009年增长93.63%。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收入4970万元,同比增长90.49%;管理规模也从2009年的20.17亿元上升至28.52亿元。
华泰联合分析师李聪在研报中指出,龙头券商如中信证券已经开始进行盈利模式转型,其中资产管理业务与经纪业务相互促进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中信证券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决定转型大力发展买方业务,并在2011年初提炼新的商业模式为:卖方积累资源,买方实现收入,二者循环促进。比如说,经纪业务属于卖方,这一蛋糕做大可以为资管业务(买方)提供更多客户资源。”
延伸阅读
集合理财业绩持续低迷人才紧缺是主因
每经记者 曾子建
本周,券商集合理财申报制度的变化,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一旦最终实施,将大大加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推出速度,而整个券商集合理财市场的规模,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作为和公募、私募等类似的“专家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近两年的业绩始终难以令人满意。就以去年业绩来看,整体表现较公募基金明显处于下风;而排名榜首的产品,在与私募冠军的较量中,也远远落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券商集合理财处于业绩低迷的境地呢?
业绩
明显差于公募和私募
在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中,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曾经有过出色的表现。然而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操作显得较为谨慎,最终导致在2009年的复苏性小牛市中错失大好时机。
在4万亿投资的重大利好刺激下,2009年上证指数从1849点上涨到3277点,涨幅高达79.98%。然而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这一年表现最出色的国信理财价值增长的收益率率仅有79.1%,跑输大盘。整体来看,有7只产品的收益率超过50%。虽然全部都实现了盈利,但这样的表现,在当时的小牛市背景下,显然难以令投资者满意。
相比之下,在2009年公募基金排名中,前十名的净值收益率都在100%以上。同时,私募基金收益率在这一年战胜了公募基金,排名第一的收益率超过180%。很明显,从当年成绩来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水平要优于券商集合理财。
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券商集合理财表现平淡,主要原因是投资风格相对谨慎,在大盘走好的情况下,理财产品整体仓位较轻所致。
2009年的谨慎,使得券商集合理财整体跑输大盘。而到了2010年,市场在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再次陷入调整。去年一年,上证指数下跌14.31%,那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如何呢?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东方红先锋1号收益率为24.94%,其余产品没有一只收益率超过20%。整体来看,仅有14只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表现较好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主要有东方证券、光大证券、中银国际和招商证券。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集合理财产品表现较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表现最差的是中金股票策略二号,收益率为-17.76%。此外,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国元证券也都有一只产品的收益率在-10%以上;而中金公司的另外一只产品去年则亏损了10%以上。
原因
缺乏优秀投资经理
尽管券商集合理财发展至今,已有超过5年的历史,成为了机构投资队伍中颇有分量的一员,但为何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来看,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相比,券商集合理财的业绩总是难以让投资者感到满意?
北京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主要还是缺乏优秀的投资经理。”该人士表示,特别是去年一年,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大幅扩大,新发行的产品数量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但在产品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优秀的投资人才显得尤为紧缺,这就导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近两年来的整体业绩难如人意。
据了解,目前各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多由此前的券商分析师构成,具有较强实战能力的人才并不多。真正有实力的投资经理,要么转到为券商自营业务服务,要么去基金公司,有些甚至去做了私募,留下来的难有出色人才。
此外,导致优秀投资经理离开的原因,还包括券商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据了解,不少券商的理财产品无论操作业绩是好是坏,投资经理的收入都没有多少变化,这无疑降低了其提升自身水平的动力。
当然,“压力小,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上述人士指出,“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目前,公募基金的业绩排名压力是有目共睹的,而私募基金也有排名,只有排名越高,今后发产品才更容易。但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现在市场关注度并不高,媒体报道也比较少,这对券商和投资经理都无法形成一个敦促和监督。长期以来不被关注,自然就难以有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