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全口径监管地方债务减少风险隐患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16: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新华网上海3月7日电 (记者 沈而默 姜泓舟)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更为有力的监管措施,严格控制在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增加起来的地方债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等经济学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此举将使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从“幕后”走向“台前”,更加透明;同时也将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机制,更好地考虑投资回报收益,防范过度负债带来的巨大风险。

  为了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巨大资金需求,中国一些地方政府近年来纷纷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来更广泛、更灵活地实现财政融资功能。但是这种模式同时也带来了地方债务扩张的风险。

  银监会2010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议披露,截至2010年6月末,仅在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就达到了7.66万亿元人民币。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统计了2004-2009年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地方政府债务投入总额。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地方财政在此期间内的还本付息额予以扣除,从而估算出地方政府2009年末的债务余额大约为10万亿元左右。

  事实上,这些都仅仅是一个估算,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负债的规模,至今并无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撰文指出,由于现在没有一个研究机构或者研究者有能力去全面把握相关信息,因此只能做粗线条的数量级推测,“可以从较保守的6万亿元到激进的11万亿元估计数之间,相对折中地取8万亿元的规模来评价。”

  对地方政府债务有深入研究的上海新世纪资信公共融资部总经理曹明也认为,全面审计有助于摸清地方政府债务“家底”。“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和偿付安全性。但未来几年城镇化仍将在不断进行中,故而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应相当可观,债务风险和暴露出的地方融资平台不可小视。”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说,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地控制金融资源和财政资源。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也集中暴露了中国金融结构中的矛盾。

  李扬认为,解决地方融资平台问题需要分类处理。“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商业可持续性的;第二种是本身有一定商业性来源,但是需要第三方还款来源才能够支撑的;第三是基本没有现金流,以及可能损失的项目。”

  李扬说:“对于第一类、第二类应当给予支持,让其明确化;对于第三类则应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地方政府须承担重要责任。”

  全面审计只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的重要一环。陆铭说,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中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如部分地方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并未给予太多关注。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思考的不仅是规模问题,更应该考虑投资回报效率到底有多高,”陆铭说,“在举债投资的时候,地方政府要将眼光放长远,尽量控制减少只能带来短期经济增长的项目,增加投资效率回报高、真正大大惠及民生的项目。要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事前和事后评估,实施追究责任制度。对提高实体经济增长影响不大、无太多实体经济需求的项目,要及时‘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