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商学院来了个哈佛副院长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01: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王立伟

  这是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教授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举家迁往中国上海,在浦东新区红枫路699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始他的事业的又一个阶段。

  这是中国商学院第一次将副院长兼教务长的聘书发给一位有这样履历的教授:他是哈佛商学院前高级副院长、伦敦商学院院长。

  中国商学院来了个哈佛的副院长,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典型的商学院领导者

  约翰·奎尔奇教授的简历,是典型的顶级商学院教授的简历,从1972年到1978年,7年间,他连续获得一个学士学位、三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这些学位,来自牛津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哈佛大学。

  商学院里,什么样的教授最受尊敬?当然是课上得好、研究成果卓著的教授。奎尔奇就是这样的范本。他在过去二十年里,以自己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料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法闻名,他的案例研究已经出售了超过340万册,在哈佛商学院的历史上名列第三。

  商学院里,什么样的领导者最受尊敬?熟知商学院运营规律、有领导力、学术能力强,能够得到教授们的认可。奎尔奇也一一做到了。在担任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之前,他是伦敦商学院院长,在其领导下的几年里,伦敦商学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奎尔奇是“恰巧变成教授的生意人”,在教学、学术过程中,有企业运营者的风格;他也是“国际人”,到过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在澳大利亚长大,生活在英国、北美。正是这样的背景,奎尔奇在商学院的“猎头”眼里,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愿做“学术游客”

  成熟商学院系统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关于世界管理教育新发展的一份报告称,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正在成为世界管理教育新的中心。对于商学院的领导者来说,能够有机会尝试在地球上三个不同的大洲工作,是一个特别的经历;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甚至领导世界管理教育新的中心的形成。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对知识创造重视程度的加强,会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和教授被吸引到中国来。

  “我只是这个大趋势中的一员。”奎尔奇不愿意做“学术游客”——像跳伞一样跳进中国,在中国的喜来登或者希尔顿酒店住上两三个晚上,然后就乘飞机离开了——而是要在中国呆上起码两年时间,才能够了解这个国家。

  “中国正处于管理教育和领导力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上,怎么样能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奎尔奇正在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被期待的奎尔奇

  “传承”而非“变革”,聪明的“空降兵”都会选择这样的路径,奎尔奇当然也不例外。但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国深度、全球广度”成为中欧的定位,这跟此前的发展策略一脉相承,“奎尔奇认同这样的定位,并且愿意深入地参与到中欧的发展中。”一位接近他的人士说。

  而更为重要的是,奎尔奇能否适应中国商学院特殊的体制?在哈佛商学院,一位院长加上数位副院长的架构,确保了吸引教授、招生、研究、筹资等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在中国,独立商学院里,中欧的架构仍然算是较为特殊的一个,中方和欧盟方各有一位院长和一位副院长。

  “中欧未来的发展,不会是寄望于某一个人身上,‘集体领导’更符合中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上述人士分析称。

  奎尔奇显然深谙这一情况,他轻松回答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关于他能否获得足够的授权的问题,“我与朱晓明教授(中方执行院长)几乎每天都会交流看法。”包括继续发挥中欧现有的优势,进行知识创造而非知识传播,包括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教授到中欧任教,也包括如何细分潜在学生(深入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扩展到全球市场)等等。

  “我的重点工作是招聘教授。”奎尔奇很明白自己目前的定位,如果中欧希望“赚快钱”、“追求规模”,中欧能够迅速发展到现在规模的三倍,但这绝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要确保高质量的教授队伍,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教学结果。”而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招生。“我们还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