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04: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丁冰
■ 感性财经
Feature
□本报记者 丁冰
“我们希望能参与保障房建设。”在两会热点话题保障房的讨论声中,明确向保障房伸出“橄榄枝”的人士,既不是房地产商,也不是商业银行,而是保险金融“巨头”老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
两会上,谈及如何控房价、保民生,几乎所有代表委员都要提及“保障房”。不过,一旦涉及资金来源时,这个话题就会戛然而止,往往以“地方政府应有能力解决资金问题”做结语。
签了“军令状”的地方政府倍感压力。“1000万套建设目标堪称‘重大战役’,资金压力非常大。”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坦言。据测算,若以每套保障房70平方米、每平方米建设成本2000元估算,1000万套保障房共需投资约1.4万亿元。以江苏省为例,平均一个地级市有几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投资要几十亿元。毛小平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即使是东部地区,仅依靠财政也是不可能解决的,应通过多渠道筹资。”
钱从哪里来?在地方政府眉头紧蹙、其他机构望而却步之际,保险机构伸出“橄榄枝”,大有抢食“馅饼”之意。吴焰说:“保险资金安全第一,微利即可,只要能覆盖保险保单成本,保障房就是个好项目。”
中国人寿更是先行一步。在政协经济组驻地北京铁道大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超一露面,就向记者宣布了一个消息:“我们刚刚与北京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保障房建设。不过,具体项目还需要保监会审批。”据初步估算,目前可投资于北京保障房建设的保险资金规模在300亿元至500 亿元。
面对保险机构的热情,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说,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没有法律障碍,保监会正在研究细则,有望在上海先行试点。
保险机构高调表态的背后,是保险资金长期资产的配置压力。目前,约有3万亿元保险资金一直在寻求与其周期相匹配的投资,尤其是寿险资金,其负债久期往往长达15年以上。如果一项投资能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对保险资金而言具有莫大吸引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他说,“保障房建设具有地方政府负责、指定土地划拨、规定利润空间、承诺回购等强制性要求,应能保证投资安全性。拓展这一投资渠道,能降低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依赖度,投资收益会更稳定。”
接下来,就要看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的谈判情况了。马明哲建议,如果政府对保险资金参与的保障房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支持,减免相关税费,就可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参与积极性。果真如此,商业运作、盈利第一的保险公司投资保障房项目的进程有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