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受累股市债券基金跑输债指 高收益难复制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07: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都市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去年底今年初“股强债弱”的业界共识被证明是错误的———债市近日整体走强甚至创出历史新高,但是,由于被股票市场拖了后腿,本应顺势走强的债券基金今年却录得过半亏损。

  来自债券型基金经理的说法是,去年债基动辄收益10%的年代已经过去,投资者暂不宜将债券基金的预期收益看得过高。不过,目前债市已经企稳,且“播种”的时机已经到来。

  股市拖债基后腿

  近期,企债指数实现5连阳,创出144.03点的历史新高;国债指数昨日收报127.04点,创出半年来的新高,接近2010年8月最高位的127.10点,成交量也从上周开始井喷;分离债指8连阳,昨收126.56点,逼近去年9月127.44的高位。

  遗憾的是,债券基金却未能与债市的收益同步。据同花顺统计,截至上周五,记入排名的162只债券基金(A /B/C份额分开算)中,仅60只债基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占比仅为37%,7只基金不亏不盈,96只基金亏损,占比59.2%。目前,14只亏损2%以上,31只亏损额在1%-2%之间,50只亏损在 1%以下。

  相比之下,2010年中126只债券基金(分类单独计算,剔除2010年1月1日后成立的次新基金)平均涨幅高达7.2%,收益超过10%的债基比比皆是,远远跑赢股票基金。

  新股频频破发是造成债基亏损的重要原因。据银河证券统计,65只一级债基今年以来平均亏损0.72%,一级债基的重要投资方向是打新。

  目前债券基金经理们对打新很谨慎。“除非我们认为企业基本面非常好,同时估值水平相对合理,认为其未来的成长可以覆盖估值的变化,即通过自己的比别人更超前的研究去打新股,否则我们更倾向于更确定的低风险收益。”嘉实多利拟任基金经理王茜向南都记者表示。

  二级市场也对债基今年以来的表现形成压制。由于A股市场震荡明显,以股票为其中的重要投资标的的二级债基今年以来平均亏损0.84%。

  一些老债基的基金经理透露,由于近期债市走强,他们在去年四季度做过减持债券之后,近期已在适当回补仓位。但他们同时表示,“去年比比皆是的年度收益超过10%的债基,今年可能将难以复制。”

  播种意义大于收获

  不过,市场对债券基金的热情并未受损。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半数投资者倾向于在今年选择投资债基。

  基金市场上近期也是新品迭出,目前共有包括华商稳定增利、银华信用双利、嘉实多利分级、国投瑞银双债增利、中海增强收益、景顺长城稳定收益在内的6只债基正在发行,占到了目前在售20只基金的1/3。除此以外,华宝兴业可转债、泰达宏利聚利分级、万家添利分级等债基也于近期获批。

  基金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仍是债基的较好的播种时期,而不是“收割”时期。国投瑞银双债增利拟任基金经理韩海平认为目前已经到达了加息周期的后半段,债市大部分的风险已经释放,正迎来较好的配置时期。

  “随着加息通道开启,以及通胀率的上升,其实债券的收益率在往上走。目前来看,通胀水平已接近本轮通胀周期的高点,从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而言,现在处于加息周期的中后期。”其认为。

  “今年会出现一到两次权益类跟固定收益类资产战略配置的机会。”王茜表示,在此时点,投资者购买债券型品种、纯债型品种或债券基金较为有利,因为可以获取纯粹的债券票面收益,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通胀。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提醒,在股市反弹背景下,前期新股破发的现象消失,新股申购型基金整体表现稳健。从中长期看,债券型基金仍是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二季度或现阶段性行情

  “随着政策紧缩力度减小,债市将逐渐上升,估计二季度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行情。”申银万国分析师屈庆表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在债券基金产品选择上,张剑辉建议更多关注债券-新股申购型品种,综合历史业绩、风险控制水平以及打新能力,债券-新股申购型产品可以重点关注如:华富收益增强、建信稳定增利、中银稳健增利、诺安优化收益、易方达增强回报、国投瑞银稳定增利、鹏华普天债券、工银增强收益等基金。

  张剑辉还表示,同庆A、国泰优先、汇利A、景丰A等四只固定收益特征的分级基金仍处于折价交易状态,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适合作为抵御通胀的投资产品。

  此外,双禧A、银华稳进、申万收益等三只分级基金,同样具备固定收益特征,其中双禧A和申万收益的折价率均在10%左右,在折价交易状态下对于低风险投资者亦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但市场价格波动会导致目标收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采写:南都记者 谢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