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山东农民苏丹屯田36万亩开农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23: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经济导报记者 吕文 菏泽报道   

  “我初步准备订购20台拖拉机和200吨棉花种子,因为我在苏丹的农场对这些生产资料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今后的需求和订单还会更大。”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菏泽)农资交易会上,来自非洲苏丹国的一位大客户甫一露面,便着实把主办方和众多展商“震”了一下子。  经主办方引见,经济导报记者见到了这位刚从苏丹风尘仆仆赶来的山东老乡———苏丹(非洲)惠丰总公司总经理范传钊。一问才知道,他最近在苏丹盘下了一个36万亩土地的农业开发大项目,总投资达6000万美元,将全部种植棉花,目前正在进行10万亩的首期开发,需要大量农资产品。

  10年闯荡终接“巨单”

  范传钊是滨州市土生土长的农民,憨厚朴实中透出一股精明劲儿。据介绍,早在10年前他就去非洲打工了。他发现,非洲虽然贫穷,但机会很多,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几乎一片空白,正可大展身手。2002年,他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以北近郊注册了一家公司,并开办了一家农场为当地华人提供蔬菜,曾因雇佣了20多名因为部族冲突而流离失所的达尔富尔人引起不小轰动;他培育的“苏丹第一蘑”还吸引了苏丹农业部官员前去洽谈合作。  经过多年发展,范传钊的农场已经拥有数百亩土地,近百名员工,成为苏丹惟一拥有大型冷库的农场。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中石油、中水电、喀土穆炼油厂、电厂等大型中资企业以及苏丹大型超市,占有中资企业7成左右的市场份额,是苏丹中资企业最大的后勤供应商。  近10年的闯荡让范传钊在苏丹政府和华人圈中的名气日渐升高,而更大的商机也向他敞开了大门。去年12月,范传钊以滨州市贸促会副会长的身份邀请苏丹政府有关部门官员到该市参观农业发展情况。魏桥纺织等企业庞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给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去后即拍板决定扩大合作。双方随后签署了36万亩土地的租用合同,租期10年,地点位于苏丹中北部的南科尔多凡省,总投资达6000万美元。  目前,该项目10万亩的首期开发已经铺开,范传钊近日与省内的4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涉及棉花制种、种植、加工、出口各个环节,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他的想法是“有钱大家一起赚”,希望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进来,在苏丹当地投资设厂,把山东农业乃至中国农业的“金字”招牌叫得更响。

  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国内许多人以为苏丹是一片大沙漠,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实际情况却相差很大,我这次圈下的36万亩土地就长着两米多高的草,从来没有开垦过。”谈起与苏丹合作的商机,范传钊成竹在胸。  有关材料显示,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0多万;境内有青、白尼罗河交汇,可谓人少地多、水源丰富,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国8400万公顷耕地中常年耕种的土地仅为126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余7140万公顷的可耕地荒芜闲置。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苏丹政府鼓励国外的政府和个人来苏丹投资农业,对有一定规模的投资意向方可以提供使用期限为60年的土地。苏丹政府也允许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运回本国,并减免关税。此外,苏丹政府对在该国农业领域进行投资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外国人,在人员入境和居留管理、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交纳等方面都给予一定优惠。  对此,山东省贸促会会长刘方会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的制种、种植、加工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国内耕地却严重不足,粮食价格面临上涨压力,双方加强农业合作大有可为。苏丹前外长穆斯塔法·奥斯曼·伊斯梅尔也曾表示,苏丹正通过与中国的技术合作推动一场“农业革命”,以实现国家的“绿色振兴”;中苏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正在升级,中国有望在5年内成为苏丹最大的农业投资国。  “苏丹农作物价格是我国的3倍左右,工人工资则只有我国的1/3,你说诱惑力有多大?”范传钊透露说,苏丹农业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来此“淘金”。其中,中石化公司和中建公司齐鲁分公司等是最早在苏丹开设农场的中国企业,其余的大都属于民营性质。目前,中石油、中水电正在进行积极调研,准备在该国上马农业项目;中兴公司也正在建设7万亩的农场项目。据称,苏丹政府已规划出更大面积的肥沃耕地由其经营管理,众多的民营企业更是跃跃欲试。  至于苏丹南北分裂问题对合作可能带来的影响,范传钊通过切身感受认为“根本没影响,因为当地人实在太需要中国的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