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02: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最近公布的不少中央文件,都提到了“顶层设计”。很多学者与官员都在讨论这个概念,并在阐述各自所关注领域的问题时,也开始用“顶层设计”来概括与表述。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一概念同样颇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视。

  “顶层设计”本是系统工程领域的用语,现在用到了改革事业上,意义不可小视。这一概念进入中央文件中,表达出中央对于未来改革的态度。顾名思义,未来改革需要从高端出思路,需要全面而系统,需要整体推进而非零敲碎打。换句话说,中国改革需要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过渡到“顶层设计”阶段。

  回看中国改革的短暂历史,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论,可谓妇孺皆知。应当说,这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推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综合国力。这种改革模式遵循由易入难的原则,也避免了社会的震荡,其历史性的价值毋庸置疑。

  中国过往30余年的成功经验说明,不继续深入改革,就难以拥有更灿烂的未来。改革之路走到今天,事实上愈加险峻与陡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事业不断进入纵深阶段,改革越发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改革攻坚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所谓攻坚阶段,便是一个须“啃硬骨头”的阶段,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深化及司法体制改革等,都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过去的渐进式、局部性的改革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阶段中的改革要求。可以说,“顶层设计”理念进入世人之眼,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

  “十二五”已然开局。“十二五”期间,任务繁重,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成为重中之重,社会建设也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产品,亦成为必需。“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仍然需要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在这个时候,谈论“顶层设计”,必须对其内涵有更准确的认识与把握。改革“顶层设计”,其核心要义就在于,要从顶层俯瞰全局,高屋建瓴,在形成改革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一揽子的改革方案。这样的方案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及战略性。没有战略性的布局,也就无“设计”可言。也正因为未来改革的关联性和配套性日益增强,中央层面的统筹规划亟须加强。

  无疑,中国改革事业的“顶层设计”,不是易事。这既因为改革的目标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也因为改革不只是纸上谈兵,需要虑及可行性、可操作性,更因为深入的改革常常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比之“设计”改革,执行改革更难。

  比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一例。无论是从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及规避“中等收入陷阱”观察,还是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考量,收入分配制度都需要深化改革。然而要看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涉及到国家、企业、居民之间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涉及到中央地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不是某一个地方所能独立完成,必须从中央层面妥善布局,逐渐推进。

  又如事业单位改革,目前也是步履艰难。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遗产”,涉及的问题盘根错节,相当复杂。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诸如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现象,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由于体制和现实利益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些事业单位的“面目”,定位不清,一些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的本分。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与改革,显得相当迫切。但是,也正因为改革所触及的利益人群过于庞大,如果缺少“顶层设计”,缺少决心与勇气,改革势必会有犹疑与徘徊。

  这样的改革现实也提醒人们,在注重“顶层设计”之时,更要注重改革的切实推进。“顶层设计”需要有时间表,包括确定落实改革的具体步骤与方略。否则,光有美好“设计”,也很有可能难见改革成果。尤其是面对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时,主事者更需要坚定改革的决心,智慧求解改革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