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政协委员谈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引入社会资金加大公共服务消费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06: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赵洋

  记者赵洋“我们在处理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关系上,要把扩大公共服务的消费放在重要地位。”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对与会记者说。在这场主题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记者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就如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如何扩大公共服务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而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对此,郑新立表示,未来5年我们扩大消费的重点有三点:一是在处理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关系上,要把扩大公共服务的消费放在重要地位;二是在处理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关系上,应该把发展性消费放在重要地位;三是在吃、穿、用的消费和改善住、行条件的消费上,应把重点放在改善住和行的条件上。

  为什么要把公共服务的消费放在重要地位?郑新立说,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个人消费品领域总体上来说已经处于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的状态。但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城市的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生态环境等,总体上是供给不足。

  对于公共服务消费供给不足的原因,郑新立认为,这缘于改革滞后。他表示,这些领域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投入,投入不足就造成了供给不足。如现在个人好不容易买车了,但因为道路拥堵,所以不得不限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特许经营权等办法,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公共服务品的供给上来,包括城市中地铁、学校、医院的修建等,要允许民间资金的进入。比如给一些城市特许经营权和特殊政策,使得投入这些公共产品的资金能够收回自己的投资。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政府的投入结合起来,加快公共产品的供给,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善人民生活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提出要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记者会上说,在消费方面,有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关系,而在公共消费里还有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或者自己去办,或者是购买服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资。

  关于均等化的问题,宋晓梧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上要加大投入;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在结构上要进行调整;在结构调整的时候必须对相关的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些体制进行改革,对机制进行完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在教育、卫生、社保、住房、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比2009年增长了19.9%。宋晓梧表示,要搞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充足的投入,如果投入不足,覆盖面都达不到。尽管整个“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从基本公共服务几个主要指标来看,还有进一步加大投入总量的空间。

  有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这几个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比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的国家还低13个百分点,比3000美元至6000美元的国家平均要低24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财政部关于2011年预算的一些计划显示,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16%,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也将近15%,这些指标都远高于2011年对GDP8%的预期增长。宋晓梧告诉记者,如果“十二五”期间保持这样的增长幅度,对于我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财政体制从投资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经济腿长、社会腿短”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