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粮食:防通胀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06: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杨洋

  记者杨洋“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物价应从何处着手?素有“百价之基”美誉的粮价,将对稳物价、抑通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直以来,粮价都是CPI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性地位,粮价上涨必将带动很多农产品价格的上扬。过去一年,便已出现以粮价为核心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CPI持续走高的情况,这足以说明稳物价首先要稳粮价思路的正确性。

  由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我国CPI数据已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所关注的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CPI为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通胀幅度虽低于预期,但缓慢增长的通胀率并没能平息我国政府和普通公众的担忧,并由此形成“仍需大力控制通胀,稳定物价”的统一看法。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由于中国北方持续干旱给小麦价格造成巨大压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据此判断这将引起小麦持续几个月的价格上升。而从国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未被预期的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主要粮食输出国的粮食产量。同时由于减产,很多国家已经采取限制本国粮食出口的强制性措施,这将大大加重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供应紧张,并进而带动粮价上涨。

  此外,粮食涨价除受全球粮食主产区发生极端天气、粮食需求高涨等客观因素推动外,还有投机炒作等人为因素的助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下,有数据显示,目前的粮食价格已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粮食价格指数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屡创新高,而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我国粮食市场又将有何表现?

  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近期小组讨论会中就表示,目前全球的粮价已经突破了2008年最高点,而国内的粮食生产和市场供给始终比较稳定,所以价格上涨也有限。到目前为止,今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不到20%。

  即便是不足20%的涨幅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有专家对此解释,作为稳定粮价的前提条件,保障粮食产量对我国防通胀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的旱情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有多大?“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不大,粮价会保持稳定。”陈锡文委员在谈及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时作出上述表述。

  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了12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而随着近期大范围降水的出现,受灾地区旱情已经得到缓解。

  历年的丰收基础与国家在以“稳”、“保”为核心的多项农业举措实施下将使我国的粮价保持稳定。陈锡文委员相信,“中国的粮价会基本保持稳定。”

  不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宝启对此有些忧虑,“与粮食需求增长相比,中国的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农业生产刻不容缓。”他认为,“一旦出现歉收年份,‘紧平衡’状态被打破,问题就严重了。”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国家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价格的决心,在措施上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到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从大兴水利到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措施将使我国经济发展距离“粮价稳、通胀抑”的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