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谢利
记者谢利“抑制通货膨胀有两个重要因素是我们控制不了的,第一个因素是石油价格,因为我们是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第二个因素是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有多大影响我们控制不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说的这段话,意在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正在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严峻的挑战。
此前一天,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于每桶104.42美元,涨幅为2.46%,创2008年9月26日来最高;伦敦市场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上涨了1.03%,收于每桶115.97美元。分析人士称,近期原油价格上涨,一方面原油供应因北非中东动荡局势面临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原油需求因美国等经济复苏动力加强成上涨趋势,供需关系趋紧为油价提供了上涨动力。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取得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但通货膨胀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尽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但自下半年起物价连续走高,11月份CPI一度达到5.1%,使得控制通胀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在分析此轮通胀的原因时,厉以宁委员认为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要素成本上升的因素,还有国际物价上涨的因素。
由于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进口原材料具有较高的依赖,当这些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时,必然会引起我国采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制成品价格上涨,最终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CCIEE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研究报告显示,该指数自2009年2月见底以来持续攀升,2011年1月创出新高。其中,原油、金属、铁矿石、稀土等工业原材料涨势凶猛,有的已突破危机爆发前高点,并且目前均仍处于上升通道当中。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均价涨幅已达62%,特别是下半年,铁矿石指数单月同比涨幅均维持在60%以上。而稀土产品出口价格涨幅表现得更加疯狂,CCIEE稀土指数一年来上涨近五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物价走势无疑产生很大影响。以汽油为例,2010年我国成品油价格四次调整,三涨一降。2011年春节过后,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政府再次将汽、柴油销售价格每吨提高350元。尽管考虑物价形势,此次上调推迟了提价时间,并对提价幅度有所控制,但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不仅对交通运输等行业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传导效应加大物价上涨压力。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70.1%,比上月再升0.8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购进价格指数均达到70%以上。在PMI连续三个月回落的同时,购进价格指数却居高不下,反映出我国生产进口需求和成本短期内面临上涨的压力,同时也暗示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振荡上行与国内采购价格高位运行,将进一步助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升。对此,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资源性产品改革步伐加快,PPI向CPI传导的渠道将会更加通畅,传导速度也会相应加快。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会有相当部分的PPI上涨最终会以成本推动的形式传导到CPI中去,推动其持续性抬升。
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因依然存在。由于大宗商品间联动涨价效应明显,特别是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往往能够带动煤炭、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涨价。而能源价格上涨也将逐渐拉升其他商品价格,包括粮食、电力、汽车、劳动力等商品价格,而且还会带动生物质能源的需求扩大,特别是抬高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因此,2011年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形势将会相当严峻。
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在全球视野下加以应对,包括对我国的进出口战略、外汇储备战略、货币战略、金融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整。他建议,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持美国政府债券、房贷证券等国外证券资产,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股权投资,尤其是能源、矿产和成长型经济体房地产等资源性实物资产的股权投资。同时,实施“两个市场”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全球市场支持国内市场和互利共赢的战略思维,发展海外能源、资源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及民生产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认为,一方面要打破跨国公司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垄断,增强我国企业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尤其是对居民消费价格影响较大的成品油、天然气、水、电等价格机制的调整,消除价格倒挂现象,避免将输入型通胀压力长期化、机制化;同时,扩大海外投资规模,建立资源海外供应基地,打破经济长远发展的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此外,他认为,适度的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舒缓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