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治本尚需税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06: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庞东梅

  记者庞东梅“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了,不能老靠卖地来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在日前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句话,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今年公布的国家“大账单”中,我们也发现了“卖地收入”的数据。去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超过2.9万亿元,同比比上年增长106.2%。卖地收入越来越多。

  一边是高企难降的房价,一边是“节节攀升”的土地收入,土地俨然成为地方政府的“聚宝盆”。

  3月8日,在铁道大厦,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厉以宁所说的“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主要是指单一的依靠土地批租这一模式给地方政府筹集资金已经难以为继。

  正如贾康所言,现阶段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金是因为其在资金来源方面缺少稳定的支柱性的制度安排。目前地方税体系没有形成,跟市场兼容的融资机制没有打开,不少地方政府不得已搞了很多隐性负债。

  在现有的地方税制安排下,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推动了土地收入的增加。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土地供应规模大幅度提高,因为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为了增加对住宅建设用地的保障和供应,国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土地供应量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这是去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长比较多的一个基础性的原因。

  遵循“价高者得”原则的土地招拍挂出让的比重上升,也推动了“卖地收入”的增加。

  去年我国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上升,也是土地收入增长的一个原因。

  要想破解这一难题,还需要从“根”上下功夫。贾康说:“真正治本还是需要制度建设,建立地方税收体系。”

  贾康认为,实际上如果我们以后把房产税这一制度建立起来后,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土地财政。”和市场经济国家类似,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地形成的不动产,保有环节形成的税收,这一机制与地方政府优化本地公共服务、提升本地投资环境是吻合的。这种不带贬义的“土地财政”可能是今后我们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