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保险巨头盼不动产投资出细则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2日 13: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2010年9月,保监会的一纸公文宣告了险资投资不动产的开闸,但半年过去,在这一新的资金出口前,蜂拥围堵的各大险企似乎并未得到更进一步的路径显示。

  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几家保险巨头的掌门人纷纷表达了对这种实质性突破的强烈期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杨超建议,尽快出台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及管理的相关细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也建议,尽快制定出台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实体的具体管理办法。

  对比2010年的两会提案,记者发现一个戏剧性的转换:杨超当时是为保险资金推动养老社区建设鼓与呼,而吴焰则建议保险资金应进入与公共生活相关的房地产领域。时隔一年,两大险企掌门人的提案刚好对调。

  保障房:险资的钢丝之舞

  保障房无疑是险资最难走的一根钢丝。这也是保障房建设至今未被明确在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之内的主要原因。

  作为房地产市场和保障房接轨的关键一年,2011年背负着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的地方政府日子不太好过。5000亿资金缺口到底从哪里来?

  对此,在中央的动员令下,全国社保基金近日已经以信托产品形式完成了投资保障性住房第一单。而对于到2010年末可用余额已达5.04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而言,众多业内人士都期待着加入到保障房建设中来。

  杨超在提案中指出:“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资金来源稳定等特点,非常适合参与保障房投资和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今年也在提案中建议,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监会消息人士称,险资投资保障房,政策上应无障碍。住建部也曾表示,对于资金紧缺的保障房建设,可以考虑引入保险资金。险资参与保障房建设,看起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真正的障碍又在哪里?

  一大型险企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最主要的是收益率问题。保障房始终是微盈利项目,并且收益不一定能全部释放出来,可能也就是3%至4%,这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也是目前监管部门慎重考量的主要方面。”

  在马明哲看来,虽然险资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收益不高,但如果政府可以在其它方面给予优惠,双方也能够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养老地产细则也缺失

  保险资金对养老地产的热情,早已不是新闻。

  去年3月,泰康人寿在拿到保监会发出的首张投资养老社区的资格证后,迅速在北京、上海、三亚等城市拿地;中国人寿则在河北廊坊拿地超万亩,计划构建“一南一北”的养老社区框架;另外,合众人寿的健康社区项目也已在武汉破土。目前,不仅吴焰的提案充分流露出人保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也有消息传出平安、新华也正探索对养老社区的投资。

  然而,在险资斥巨资购买上万亩土地后,在项目建设方面却未见有太多实质性动作。“保险资金蜂拥养老社区领域,其实是借养老之名获得低廉的地价与诸多政策扶持。”一家地产公司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

  泰康人寿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圈地图利”的质疑虽然不无道理,但这种“擦边球”一旦触碰红线,投资养老社区就会成为一步险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大风险。

  杨超表示,由于一些资金运用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明确,目前渠道放开还只是名义上和形式上,使得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股权、不动产、新兴产业等一些领域和项目的投资尚不能进行实质性运作。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