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3日 12: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谭浩俊
虽然此前各种分析普遍认为,2月份的CPI数据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因此,短期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变小。但是,实际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的CPI并没有出现回落,而是与1月份持平,继续处于4.9%的高位状态。这也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态势没有出现明显改观。
按照有关方面的分析,造成2月份CPI继续高位运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外输入性通胀因素,部分国家仍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国内相关成本的上涨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地价、原材料等;三是去年的翘尾因素,初步测算在2.6~2.7个百分点左右。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造成2月份CPI难以回落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这些因素到底何时才能减弱对CPI的影响?还有多少新的因素会对CPI产生影响?如何才能减弱这些因素对CPI的影响?
毫无疑问,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但是,国外输入性通胀和国内成本上涨因素,与时间变化不会有太大的联系。从目前部分国家经济复苏、就业等情况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在短时间内退出。也就是说,输入性通胀因素对我国CPI的传导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而伴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输入的力度还会加大,对CPI的传导也将更多。同时,中东局势的变化和美国等国对这些国家的干预,也会对输入性通胀产生许多不可预见的影响。
从国内成本上升因素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进一步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同时,原材料成本也会因为能源价格的上涨、部分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出现进一步的上升。随着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快速转移,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矛盾也会更加尖锐,对CPI的传导作用也会越来越强。短期内,或许只有地价和房价在越来越严厉的调控政策下,会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甚至出现下降。
必须引起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CPI,有些地方政府似乎并不在意。一些地方的政府融资平台开始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而有关方面对这种“转型”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任其发展,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由于流动性过剩、社会资本缺少出路、地下金融市场十分活跃以及楼市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下降的因素,价格被拉升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也十分强劲,诸如对农副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的炒作等现象也随时可能发生。如果这样,势必对CPI的控制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眼下的CPI,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指数指标,而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反映体和各种社会矛盾的集合体。忽视对CPI的调节和控制,就等于在堆积矛盾、积累问题。
当然,2月份CPI没有能够如预想的那样出现下降,并不代表价格上涨已经难以控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控制物价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如粮食连续7年取得丰收、PPI尚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信贷投放过快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非生产性投资速度已经得到一定控制等。需要把握和掌控的是,如何才能有效放大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首先,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调整信贷结构,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二,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确保保障房建设的任务全面完成,严厉打击各种炒作地价、房价的行为;第三,加大对各种社会资本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第四,坚决控制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第五,给地方政府下达控制物价的目标,并签订责任状,对完成目标不好,工作不力的地区,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总之,对CPI高位运行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不可出现CPI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匍匐前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