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有针对性运用政策工具实现调控目标 每周金融观察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 06: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李倩

  记者李倩3月11日,就在国家统计局刚刚例行公布完上一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后不到一小时,一场主题为“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在北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2月份CPI同比上涨4.9%的数据,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如何选择”,成了众多记者关注的焦点。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记者会上回答说:历来不排除使用各项工具的可能性,但要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市场上流动性的具体情况加以掌握。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针对于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

  事实上,虽然2月份CPI同比上涨4.9%,仍在高位运行,但是考虑到翘尾因素,特别是节日因素,通胀预期目前看还是相对比较平稳的。央行去年至今的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有效地管理了流动性,显然对通胀的攀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尽管如此,年初CPI连续两月同比上涨4.9%,与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控制通胀目标4%,也明显存在着较大差距,因而各方对通胀的担忧有增无减,对央行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充满了期待。

  从国内国外经济层面看,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潜在的价格上涨压力不容忽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型、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而排在大力发展生产、畅通流通环节、加强价格监管、完善补贴制度之前的,仍然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因此,在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央行今年依据具体经济发展形势和流动性状况,灵活运用各项工具应对通胀,显然是题中应有之意。只不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服从的是多个目标,既要保持物价稳定,同时又要维持经济的合理增长,还要保持比较高的就业率,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要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因此,考虑的变量比较多,使用的工具也会灵活调整与组合。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通胀压力加大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如何选择的问题时,周小川表示,利率政策肯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任何金融政策工具都可能有负面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运用也要进行利弊权衡,如果经过比较权衡后,利大于弊,还是需要使用的。汇率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内的价格有所影响,但在应对通货膨胀的各项政策工具中,并不是特别侧重于汇率这项工具。“货币政策对工具的选择又不是一个,可以选择好几个政策工具,比如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使用存款准备金,可以使用利率,可以使用汇率,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而且利率的档次还分了很多种。有一组变量以后,就会有一组选择。对这组选择还要评估一下,最后用什么样的组合来做。”周小川说,此外,这些政策还不仅限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还要跟财政政策相配合,还要跟结构性政策相配合。

  就货币政策工具而言,业内人士对此的分析判断是,是否加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央行会观察信贷及社会融资总规模,有很多中间变量都会反映整个经济情况对货币政策的需求。央行使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工具是为了进行逆周期调节,更多地是针对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和业务扩张,更强调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可能主要针对外汇占款增减。“流动性总量的创造往往是由于基础货币的扩张所带来的。基础货币的扩张如果处于常态、可控的状态下,我们不必要更多地依靠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但是有的时候,基础货币的扩张存在着被动性,在某种情况下,不在你所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话,社会上流动性就会比较多。当流动性比较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吸收流动性的要求。”正如周小川所言,今年货币政策既然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肯定会感到今年的资金流动性比去年紧,这正好反映了落实执行政府所决定的经济方针的情况,也是货币政策想要达到的目的。

  针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收支的平衡状态对于货币稳定的影响在近些年十分突出。最近几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正逐步改善,但顺差偏大仍然是引起流动性偏多的重要因素。实现稳健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继续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与解决深层次结构失衡问题相结合,并统筹考虑国内外因素,选择综合治理的路子。同时,外贸外资政策转型也是治理流动性过剩一揽子措施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