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于乎
日本大地震,不仅伤亡失踪人员数字不断攀升,而且不少汽车制造工厂、电子产品制造厂、港口以及部分机场被迫关闭。不少外界人士认为对于日本经济影响甚大,甚至全年GDP将损失1%。
真是如此么?未必。
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从1991年开始步入长期经济不景气,所谓“失去的十年”是也,这也使得日本经济在涨声一片的亚洲市场显得分外落寞。因为金融危机,好不容易从2005年有所复苏的经济又陷入低迷,当前整体产出仍旧没有达到金融危机前水平。直到去年,日本经济才开始步入稳步复苏轨迹,GDP增速高达3.9%,为20余年内最高。
然而凡事皆有代价,十余年的萧条与凯恩斯药方也埋下了财政隐患。作为最富裕国家之一,日本政府的债务水平在发达经济体中也颇为引人注目。日本财务省数据表示,截至2010年年底,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国家债务余额达919万亿日元。当前,日本财政赤字约为GDP的7%,债务水平更是超过200%,负债率之高在世界范围也令人咋舌。
即使不发生地震,日本国家债务的数据估计在2011年会逼近千万亿日元大关,如今地震发生,为党争不断的2011年的财经预算平添不少不确定性。
然而,地震也使得日本内部党争暂时有所消停,从外汇市场日元先弱后强的趋势也可看出些许端倪。为什么日本遭受地震,日元还会走强,甚至预期GDP增速会加大?这或许也说明了经济学上的“破窗理论”: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玻璃窗,这是理发师的不幸,但是对于玻璃生产商等人却带来了商机与就业机会。在乘数效应之下,甚至得大于失。
显然,这一理论不能很好体现人道损失甚至财富损失,但是确实可以解释灾后重建地区的GDP增速一般有所提升的事实。这也是源于GDP是流量概念,对于重建的投资自然有所体现,然而国民财富却是存量概念。以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为例,震级7.1,死亡6000人。神户占日本经济比重不低,可谓制造业重心之一,该年地震对日本带来的经济影响达2000亿美元,占日本GDP的2.5%,不可不谓严重——但是,日本经济在灾后确实有所反弹,地震当年经济增长与季度增长均为上世纪90年代来日本最好的情况之一。
灾害伴随着人类历史,现代灾害经济学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地震之类灾害发生之后,一定时期内往往存在需求扩大的后果,短期之内甚至可能出现GDP增速提高情况,长期来看也没有明显影响——可以说,现代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更为多样化与灵活性,不再如同过去那般一筹莫展。
经济学家乔治·霍维奇(George Horwich)通过对神户地震的研究指出政府作用的重要性,而且支持自由市场的政府往往在应对突发灾害时表现更为出色,日本政府目前应对地震救援的有条不紊可见一斑。灾害当前,公私部门合作机制此时显得相当重要,二者都需要有效率而公平的平台,政府政策的决策以及监管效率至关重要。
回头来看,地震真的是日本经济的末日么?未必,未来事态更多取决于日本政府决策。对于积重难返、缺乏活力的日本经济来说,在惯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有限情况下,空前灾难也许会成为经济政策改革动力之一。日本经济问题原本不少,除了财政乏力,长期负利率政策也使得货币政策挪腾空间极为有限,经济空心化、出口不确定、老龄化等等长期困扰,更使得国内改革举步维艰,仅仅提高消费税这一扩大财政收入最有利的政策在过去也障碍颇多。
国殇在前,不仅日本央行需要再度放松流动性,日本政府在举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加税可能成为比较可能的政策,而这一政策在常规情理下推出阻力非常之大,非常情况下倒是可能成为应急之举。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