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厉以宁:应双向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 17: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厉以宁:“双向城乡一体化”是改革新思路

  厉以宁提出,中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新思路应向实现“双向城乡一体化”推进,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至少还要花20年的时间。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潘颖)3月13日,在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和财政部财科所联合发布《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教授厉以宁提出,实现“双向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新思路,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是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国完成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至少还要花20年的时间。

  厉以宁表示,这些体制障碍包括农村产权制度、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就业环境和农民社会保障缺失等多方面,这些问题是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问题。

  迄今为止,中国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是单向的。双向的城乡一体化是指农民可以迁往城市居住,可以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而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居住,可以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是单向(即只有农民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而不存在城市居民向农村的迁移)的,关键不仅在于城乡居民的户籍是分列的,更重要的在于土地制度是二元结构的,即城市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农村实行的则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双向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体制障碍。

  厉以宁提出,应允许承包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入股、置换、抵押或转让,一旦体制障碍消失了,农村不愁没有资本可用,农民也不愁没有融资渠道。在双向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下,资本下乡、技术下乡、人才下乡总会相伴而行。其中,资本下乡最为关键,而且资本下乡是先行的。过去被认为没有投资价值的重大项目,如低产田的改造、沙漠化和石漠化的治理、农村公用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都会因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而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他表示,双向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一方面可使农民“带资进城”,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城里愿意迁到农村的个人和企业也可以如愿以偿,“带资带技术下乡”,在乡下生活、工作、投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将随之取消,代之以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制度。随着双向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不仅传统的服务业会进一步发展,而且现代服务业也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的比重也将不断上升,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趋于合理,新的岗位将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涌现出来。到时,城乡社会保障也将一体化。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追求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内需将会有大的突破,中国经济也会转入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

  而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无业、无地、无社会保障的“三无农民”,报告表示,应当在征用或收购农民的承包地或宅基地时,让失去土地的农民建立稳定的个人社会保障账户。该资金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从土地转让所得的资金中划拨一部分进入农民个人社会保障账户;二是得到了补偿费的农民从自己所领到的补偿费中划出一部分,进入个人社会保障账户;三是由得到土地的开发商、企业或建设单位交一笔钱,进入农民个人社会保障账户。而这三部分资金都应当是强制性交纳的。

  此外,为应对农民土地入股后因经营不善破产的风险,可考虑试行土地入股保险制度,即在一些城市设立由国家控股的专营农民土地入股的保险公司,或在现有的国家控股的保险公司下面设立专营农民土地入股保险业务的子公司。农民事业合作社在吸收农民承包地入股后,就在保险公司上保险,定期交纳保险费,如果万一因市场风险而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倒闭了,保险公司给土地入股的农民以一定的补偿,以减少他们的损失。

  厉以宁认为,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把农村人口的比例降到像美国那样的4%-5%,是不现实的。但可能降到25%-30%,也就是说,城镇人口要占70%-75%,但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0年。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为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