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两会日记委员热议“艰苦奋斗”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00: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财经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在3月12日上午经济界34组的讨论中,艰苦奋斗问题成为热点。

  首先是有委员提出,我们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发展的路还很长,艰苦奋斗和奉献的精神不能丢。目前要注意毛主席说过的“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问题。话音刚落,便有几位委员接连发言表示赞同。

  但稍后,不同意见出现了。有委员说,你们强调的艰苦奋斗我怎么听不懂?当前的大方针是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提升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提高国民经济中的消费率,那么让谁艰苦奋斗?是全民艰苦奋斗,还是一部分人艰苦奋斗?有的边远欠发达地方的人们安全饮水问题都未解决,让他们喝着污水就艰苦奋斗了?看看农民工吃什么、住什么,他们已经艰苦奋斗了,还要不要给他们涨工资?

  于是,话题又延伸到“十二五”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工资水平与效率提高这两个“同步”的讨论。有的委员强调,“同步”了,也只是维持了现有的宏观分配比例,“超过”一些,才能使下降到过低的居民收入比重和工资收入比重有所上升。但问题马上也就来了,有委员说,企业主不会同意“超过”,即使“同步”,也不一定能被严格落实吧。

  这些发言都给我不少启发,并使我按捺不住,也发了个言。我的叙述层次与前面讨论中的层次推展是正好相反的,先从“同步”问题说起,一直回追到最开始涉及的“艰苦奋斗”问题。

  第一,当前和今后“十二五”规划期,要讲两个“同步”,着眼点是要遏制居民收入工资比重下滑趋势,也是贯彻中央已定的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方针,是服务于分配关系合理化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

  第二,“同步”的要求可以覆盖“十二五”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段,但并不能认为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方针,因为社会再生产中,较多情况下确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客观要求,以适应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为长远发展提供后劲。那么在具体指标上的表现,便会是GDP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应略快于居民收入和劳动者工资的增长。传统体制下曾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说”推到极端,妨碍了劳动群众积极性的可持续发挥,但我们在理论框架上,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合理的一面。

  第三,阶段性的“同步”,指的是宏观指标,但并不能机械地套到微观层面,要求所有企业都严格同步,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策略中允许有、也必然会有扩张期,又加上企业有内部分配的自主权,“同步”在具体的企业,并不是一个可以一成不变套用的最优解,也没有政府强制施行的法律依据。政府还是要以经济手段为主,在政策和企业外部环境上加以引导,去争取这样的结果。

  第四,“艰苦奋斗”是个好概念,但必须细致分析:其一,这是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当下的“艰苦”,并不代表物质条件上就一定要像长征中或上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那个样子,主要是指合理消费,反对浪费。其二,“艰苦奋斗”是个有针对性的概念,对公权机关、政府部门,要大力提倡厉行节约、艰苦奋斗,而对底层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则需要多送温暖,改善其境遇,这与艰苦奋斗是两码事;其三,这是个物质状态和精神状态相结合的概念,有的同志因工作需要西服革履,但没日没夜、长年“不受劳动法保护”地加班加点干事业,我觉得这也称得上是“艰苦奋斗”。

  第五,目前收入分配和“艰苦奋斗”中的一大难题,是对民众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如何合理、瞻前顾后地权衡。内在的人性取向,是谁都不想“艰苦”,老百姓必然讲“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物质利益,但政治家、政府决策与管理部门在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回应眼前物质利益诉求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今后的长远利益、发展后劲即可持续性。还是陈云同志的话,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顺序不能弄反,但分光吃净,国家也没有希望。当前一定要尽力而为改善民生,但也应注意他人教训:吊高胃口后不可持续的“民粹主义基础上的福利赶超”,使拉美数国痛失好局,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不可重蹈覆辄,切忌持“分光国家储备”思维。

  第六,与收入分配和艰苦奋斗问题相伴随的,还有一个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导向与信仰问题。令人痛心的“富士康N连跳”,原因复杂,但有一条:二代农民工在物质条件方面其实并不恶劣,但对于工作中的枯燥、少亲情、精神寂寞与压力等方面,承受力明显不足,感觉“艰苦”不堪,便无法坚持“奋斗”了——那么,必须看到这里折射着一代人信仰支撑力的缺失。过去的奋斗者也吃苦,但信仰在,现在我们普遍少吃苦了,但信仰的支柱却往往找不着了。这可能是中国社会今后必须解决的关键性大问题。

  听了我这番议论,有的委员当即作出小结:蛋糕做大不容易,分好蛋糕更难;物质充裕不容易,精神充实更难。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