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古滇王国的绿色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19: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绿色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江川李家山出土过一个蛇形网状铜器。这个铜器高26.5厘米,宽32厘米,整体作镂孔网箩状,器身遍布长方形穿孔;网箩一侧有圆形銎,另一侧为浮雕的蛇,蛇身饰鳞片,昂首、曲颈,鼓目、露齿,尾部穿过箩底,上绕至銎口。

  这一器具是古滇国人的一种农耕器具,不仅反映着古滇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崇拜,反映了古滇国人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

  古滇国所在的两湖地区土肥水美,有山有林,宜猎宜渔宜耕。李家山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造型、图案及近水居的干栏式建筑,说明李家山青铜文物所反映生活环境应有山可猎,有地可耕,有湖可渔,又近水而居。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紧密。

  古滇国出土的青铜器上多有蛇纹、水纹、网纹、渔纹。蛇在古滇国文化中是土地的代表。蛇纹出现在青铜器和青铜农具中,代表着古滇国人对土地的尊重。此外,古滇国近水,人们从湖中打鱼,常常是水里来,水里去,所以其文化大都与水有关,青铜器就多现鱼的身影。从中我们不仅可看出滇国鱼产丰富,更可以了解到渔猎生活方式在古滇国时期的重要性。古滇国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宜于作物栽培,产生了农耕这种利用自然的方式和技术,产生了宗法制度,产生了对土地眷恋的观念和庆丰收的习俗。

  古滇国依山畔水的环境是缔造古滇人古老绿色生活方式的原因。中国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就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认为只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尊重土壤,把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就可以改造自然。中国古代的《周易》、《三农记粪田篇》都认为:土有厚薄,人类活动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正是基于对土地的正确认识,又由于中国土地资源与人口压力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保证生产出足够的农产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中国农民逐渐总结摸索出连种、轮作、间作、混作、套种等种植制度,以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形成以土壤耕作和土地利用为中心,兼及其它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的精耕细作体系。

  不同文化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产生不同的生态观。从2500年前开始,古滇国人就过着与大地湖泊生死相依的绿色农耕渔猎生活。农耕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让古滇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绿色生态和谐观。古滇国人也是通过与自然的长期相处后,形成了对自然的敬畏心,同时总结掌握自然规律,形成一套与自然共处的生态文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