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6日 22: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人口城镇化:摈除“摊大饼” 注重提质量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由“重速度轻质量”向“质量与速度并重”的阶段迈进。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化率要从47.5%提高到51.5%,提高4个百分点。
这4个百分点的预期性目标,比“十一五”时期的实际速度要慢0.5个百分点。“这些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在重视速度的同时,也将高度关注发展质量。”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江西省委副主任方志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积极”就是要顺应工业化加速发展、城镇化率提高的大趋势;“稳妥”二字则重在布局,就是要解决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民生、环境等问题,更加注重质量与内涵。
回顾“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在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无序化发展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助长了乱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
“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将后患无穷。”观察者们指出,从城市建设来说,挥霍透支土地等于透支财力、透支后劲,这样换取的一时表面繁华,将严重影响城镇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农业生产来说,无节制地蚕食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迟早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两会代表委员在把脉“十二五”城镇化建设时提醒,高楼大厦不是城镇化的全部内容,在新的5年里,中国应反思以往过热的“造城运动”,避免冒进主义。
“中国城镇化前30年注重数量和空间布局,忽视了质量。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城市发展当中解决发展有序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健林指出,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了一个需要考核运行质量的阶段,也就是说,核心问题不是建设城市的数量、城市扩张的面积,而是城市运行质量。
“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水平,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城镇化的又一明确要求。”分析者指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商品房供应体系,加强城市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均应是题中之义。
此外,加快从“土地的城镇化”向“人口的城镇化”转变,也被视为下一阶段的重要诉求。
“城镇化的本质,是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镇要发展,就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兼顾农民利益。进不进城,要尊重他们,进城之后,就需要政府千方百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邯郸市委主委赵林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推进城镇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土地的城镇化,也要解决好人口的城镇化问题。
“农民工目前成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当中最失落的一个阶层,既享受不到城镇化的好处,同时由于离开了农村也失去了土地。中国城镇化进程如果不能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个‘城镇化’就是一个伪命题。”王健林委员指出。
据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估算,如果剔除大量居住在小城镇而又没有真正变成城市居民的农民工,城镇化水平可能只有35%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方志远对记者表示,“十二五”时期,要把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意味着要把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变成城市居民,当务之急必须有序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