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07: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铁网
今年春节期间,内地游客纷纷在香港、澳门抢购进口奶粉。前几天,甚至有内地家庭与当地家庭因此发生冲突。一些人据此认为,这是百姓对国产奶粉不信任、不放心所致。不过,媒体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同样一罐进口奶粉,港澳的售价比内地便宜不少,最高每罐便宜90元左右。因此,趁便在港澳买进口奶粉,便成为不少内地游客的现实选择。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松了一口气。国产奶粉依然面临着“三鹿奶粉”事件后遗症的严峻形势,洋奶粉趁机占领国内市场、获得消费者信任,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信心虽然都有较大幅度回升,但信任的基础仍然不牢固。不直面这个现实,进而下猛药整治国产奶粉,我们就可能面临两个继续恶化的现实。其一是,国产奶粉行业声誉低谷徘徊,市场份额继续让国外品牌蚕食,最终使行业发展受制于人,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这一两年间,洋奶粉完成攻城略地之后,已经先后多次提价,开始掌控我国奶粉行业的定价权。其二是,一些低端、劣质厂商继续浑水摸鱼,搞乱市场,拖累知名品牌,危害公众健康。在“三鹿奶粉”曝出问题后,“三聚氰胺”去年又重出江湖。
就社会公众心理而言,信任往往只有一次。一次导致深度伤害的失信,即使在信任重建中得以复信,其心理伤口愈合的表面下,始终都会存留着犹疑的裂痕,一有风吹草动,犹疑的裂痕就会唤醒曾经的伤痛,其复信的基础就会坍塌。在这个意义上,国产奶粉的信任重建机会只有一次,必须给百姓一个真正放心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给出这个理由的决心如果不够彻底,措施如果不够充分,力度如果不够坚决,时间如果不够长久,那么信任的坍塌与重建就将沦为一厢情愿的游戏。
尽管行业自律是构筑“放心奶粉链”的始端和源头,但在国产奶粉身陷信任危机的情势下,政府部门的强力介入或许是国产奶粉信任重建的决定性力量。3月15日,“中国乳都”内蒙古发起“放心乳粉从内蒙古做起”行动,试图扛起中国“放心奶粉”的大旗。这一由政府部门主导的行动,将采取许可重审、驻厂监督、批批检验、全程监控、质量追溯等七项强力措施,严格监管奶粉企业生产全过程。目的就是要保证内蒙古生产的“放心奶粉”质量100%安全,用实际行动捍卫国产奶粉的公信力,重塑消费者信心。
就在两会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透露,到今年3月底,将完成对国内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的重新生产许可审核认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生产企业一律取消生产许可,并将启动婴幼儿配方乳品安全诚信制度。这两年,《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也陆续出台实施。这表明,政府部门在国产奶粉信任重建中认清了自己的责任,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在一些食品屡曝质量问题的现实环境下,人们对个别无良食品“听风就是雨”式的整体性不放心、不消费,乃是对自己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珍视,是在对食品安全整体状况不明情况下的自卫。在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政府部门是百姓质疑的最先对象,也是百姓信任的最后屏障。因而,政府部门唯有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需求,用科学合理系统的制度筑起民众信任的堤坝,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在场之“沙”聚成民众信任之“塔”,我们给出的食品安全理由才会真正让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