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刘晓忠:日本地震或令中国货币紧缩预期强化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10: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刘晓忠

  尽管受日本央行持续流动性注入,使日本股市周三出现明显反弹行情,但全球经济滞胀的风险概率正在上升。

  我们认为,单纯从中日贸易结构看,目前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为出口总额的8%,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3%,似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然而,由于日本受灾最严峻的地区,恰恰为日本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平板电视等的主要生产基地,且为日本出口中国的主要产品。因此,一旦受日本电力供应缺口致使这些产能未能及时好转,同时替代性产能无法有效满足中国需求下,将导致中国相关贸易部门供应链断裂,从而影响到中国加工贸易出口。毕竟,目前中国贸易顺差主要由占一半以上的加工贸易部门贡献,而加工贸易部门的风险敞口将引发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

  地震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产能破坏,短期可能会致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但随着日本灾后重建的布局,日本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无疑或将助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铁矿石为例,日本地震使全球铁矿石价格下跌14%左右,但这更多受市场恐慌情绪之影响,鉴于目前越来越多信息显示,地震可能仅影响大约2200万吨铁矿石需求,相对全球每年10亿吨的交易量而言市场无疑显得有些反应过度。而且随着日本灾后重建增加对钢铁的新需求,未来不排除铁矿石受日本重建需求上升而出现持续上涨行情。

  同时,日本国内对核安全担忧和石化能源的气候变暖担忧,或将使日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结构中比重。但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使用前,日本仍需加大化石能源进口满足用电需求,而日本核危机对全球产生的核安全反思,可能也会使其他国家也暂时性地增加石化能源的需求,策略性缓解国民的核安全风险。因此,从短中期看,日本等核能安全敏感度较高的国家将提高对石油天然气等进口,而为国际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动力。这将增加中国的通胀压力。

  当前,正规金融市场流动性紧俏和部分银行存贷比超标、吸储压力大等现象,反映中国金融脱媒现象相当突出。若考虑金融脱媒给货币供应量等带来的明显外部性看,当前通胀压力存在强化之态势。其二,当前楼市限购令、限价令等调控加码,使房市吸附流动性的容量下降,在储蓄负利率下,这些从房市撤出的资金很难为银行系统吸收,而更可能继续以金融脱媒的形式潜伏下来寻找投资机会。

  3月15日,央票利率上涨并超越3%的存款利率、部分银行高息揽储以及同日6个月财政定存中标利率达6.23%,可权作政府备战货币紧缩应对通胀压力的信号。央行行长周小川(专栏)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防通胀主要倾向于利率政策,更增加了加息等政策可能会走向台前的可能。当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一旦受日本重建、中东北非局势影响而出现持续上涨,汇率政策也将成为防通胀手段的必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