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自我强化的发展路径依赖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14: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商务周刊》杂志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国经济发展的尴尬在于资源禀赋行将耗尽之时,新的创新路径仍未找到,一些资源富饶的地区更在强化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

  □ 文 王强

  在西方经济学中,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一词在“制度变迁论”大师道格拉斯·诺思那里得到了发扬光大,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他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今天有些专家对“路径依赖”理论仍存在诸多质疑,但该理论确实能很好解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其原有经济基础、制度环境、社会结构和技术特点的密切相关性,尤其是回答制度和组织是如何被自我锁定、自我强化,从而裹足不前的。

  过去30多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在快车道上行驶,并在东部沿海各省市实现了惊人的发展奇迹。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政策创新打开了枷锁,让资源禀赋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和推动力,逐步形成中国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特定的发展观念和特定的产业结构,即政策优惠—吸引外资—发展能带来GDP的重化工和制造业提高生产和制造能力。在此过程中,地方公共组织和产业组织也越来越依赖于这种模式,并逐步自我强化,形成制度惯性。整个系统进入锁定状态。

  由于政策推动的边际效益逐步递减,以及传统发展模式对于政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一直希望能找到新的途径发展经济。但经济学家们发现,任何一种路径依赖最终都会反过来成为限制组织进一步发展的羁绊。近年来,地方与中央围绕淡化GDP问题充满了博弈。我们身在过去巨大成功的陷阱里难以自拔,摆脱路径依赖的“解锁”过程异常艰难。显然,既得利益集团由于害怕巨大的“转移成本”并不愿意主动否定自己,而这也表明,制度变迁比技术演进更为复杂。

  所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尴尬在于资源禀赋行将耗尽的同时,新的创新路径直到目前仍未找到。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资源富饶的地区却在强化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外界注意到,虽然煤炭大省山西在外部压力下走上了经济转轨的道路,但内蒙古和陕西等能源新贵们却依然在强化GDP和依赖矿产资源推动单纯的经济增长。

  最近,在上述两个地区的“两会”上,同样一个消息被正面宣传,即2010年内蒙古和陕西的生产总值都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了“万亿元俱乐部”。过去5年中,内蒙古和陕西依赖煤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手笔投资,实现了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高增长,内蒙古更是连续9年GDP全国增速第一。

  未来的5年可能会更加令人吃惊,最近公布的各地“十二五”规划都将目标定在GDP年增长10%以上,部分省份甚至明确GDP要五年实现翻一番。虽然各地也在不断宣传自己在努力创新以及实现经济模式转型,但是从整体看,观察者并未看到本质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步步推移,路径依赖会更加成为自我革命的羁绊,“创造性破坏”的到来也将变得更加遥遥无期。而熊彼特关于“任何在某一点被设计为有效的系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再有效”的警告会更加困扰我们。

  心理学上的那个著名试验仍不时被人们拿来解释“路径依赖”的可怕: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龙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它们暴打新来的猴子,直到它服从不碰香蕉的“规矩”为止。试验人员如此不断的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

  作为猴子的近亲,我们又何尝不是随时处于在如此自我强化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