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09: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大地震和海啸等次生灾害,使日本汽车产业遭受重创,并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海外产业链。
在华日系合资车企遭“震痛”“不排除寻替代供应商可能”
综合新华社广州3月19日电 大地震和海啸等次生灾害,使日本汽车产业遭受重创,并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海外产业链。
来自在华日资汽车配件企业和中日合资汽车企业的消息显示,虽然目前这些企业的生产基本正常,短期内尚不至于因为零配件短缺而停产,但大多数企业坦承,如果日本汽车企业复产进程缓慢,不排除放慢生产速度甚至停产的可能。
目前还能维持生产
汽车是日资在华最重要的投资领域之一,且在国内市场上有重要影响。
此次受灾的日本东北地区,当地正是汽车、电子零部件和一些建材企业的生产地,中国进口上述产品可能会有所影响。
记者走访一些企业了解到,国内日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目前还能维持正常生产,但无法确保长期生产计划不会受到影响。
生产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广东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伊藤忍雄接受采访时称,他的工厂在3月前生产还能开展,但4月之后能否维持还有待观察。
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均表示,根据零配件库存状况,企业能确保两周生产正常进行,此后生产是否会受影响,还在评估之中;东风日产则称,目前企业正在加紧进行评估,只能确保“近期生产”不受影响,但长期还有待观察。
日本本土工厂受地震灾害影响而停工只是导致在华日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生产受冲击原因之一,灾害打乱了很多日本产业要素,如:劳动力、电力、燃料供应、交通运输等供应才是更重要的因素,而这些要素的复苏取决于救灾整体进程,很难快速做出判断。
伊藤忍雄说,在地震后很长时间,企业都在确认在华工作的日方人员在日本的家属安全状况;这一情况在三大合资汽车企业也较普遍,且企业联系日本供应商困难,评估灾害损失的难度就更大了。
日资在华企业和合资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日资产业链往往与其本国产业关联较紧、人才和零部件供应依赖度较高有直接关系。
一家大型中日合资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日资品牌汽车的国产化率一般在60%到70%之间,如果日方企业复产进程缓慢,很难设想中国企业和市场不受影响。
该负责人说:“汽车产业链衔接非常紧密,一个零部件不够就可能导致全线停产,这种局面会不会出现,谁也没有把握。”
自主品牌车企也头痛
事实上,除了中国合资汽车制造商,就连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可能也会觉得头痛,而头痛程度取决于它们对日本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局面凸显的是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全球化生产面临的“灾害风险”正在加大,任何地方遭遇损失,都会导致全球相关产业直接受害,“这一点许多日本跨国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出于种种考虑,他们往往不愿意将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转移到中国开发、生产;有的还较多依赖本土派出人员作为企业管理层和技术干部,生产在震后复苏进程中受到影响也就顺理成章了。”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布局的步伐或将因为此次危机而加速。
经济观察报18日引述分析师的话称,日本车企面临的供应链短缺问题也将逐渐波及美国、中国等与日本汽车行业关系密切的地区。而从长远来看,这次地震的重创经历,也将推动一贯具有较强危机意识的日本汽车企业加速布局海外、深化海外本土化生产。
“短期影响不可低估”
面对风险,企业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目前,各大合资汽车公司仍在联系日方供应商,以求取得更多的供应信息。有市场人士认为,如果日本本土零部件供应未来真的不能确保供应,不排除在华日企或合资汽车企业使用替代供应商的可能。
有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本次地震对中日贸易有可能造成影响,但在进口方面的影响应该会比出口方面的更大。
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2977.7亿美元,增长30.2%。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1210.6亿美元,增长23.7%;自日本进口1767.1亿美元,增长35%。对日本贸易逆差为556.5亿美元,扩大68.5%。
有关专家认为,从整体进出口方面看,中日双方重点的贸易产品均以机械和电器设备、工业制成品、化学品等工业类产品为主,一旦日本对中国出口出现问题,预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其一,价格提升,加大国内生产企业成本压力;
其二,中方转向他国进口。
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主任徐长文认为,由于海上运输、港口、基础设施都受到了影响,短期来看日本地震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不可低估。但是从长期看,由于中日地理临近,相互需求较大,并且中日产业结构有较强的互补性,双方贸易还是比较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