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高油价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17: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高企的石油价格可能会打破贸易平衡,减少家庭和企业收入,增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压力,从而推高利率的上升压力,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

  文/法提赫·比罗尔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

  在突尼斯、埃及出现政局动荡之后,利比亚的政局也出现了大的变数。武装冲突严重影响了这个产油国,其石油出口量大幅下滑,从而使得外界对国际石油市场充满忧虑。与此同时,国际石油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3月2日,美国原油价格收于2008年8月来最高水平,突破了每桶102美元。

  不过,石油价格自2010年9月开始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市场的供求因素。最新数据显示,在2010年下半年,由于全球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全球石油供给量的增长速度,全球日均石油供应量实际上收紧了110万桶。

  当然,市场的供求因素并不是影响石油价格的唯一因素。投机行为会对石油价格起到推高的作用,特别是在石油市场供应趋紧时。对石油价格影响最大的因素仍然是当前的石油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市场对未来供求关系的预期。

  实际上,迄今为止,利比亚局势对石油现货市场的直接影响还不是特别显著。季节性的炼油厂维护工作使得利比亚原油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效果得到了缓冲。欧洲的炼油厂商是利比亚原油的主要客户。他们表示,目前获得的原油供应仍然比较充足。尽管如此,国际能源署仍将继续严密和持续地监控中东局势对石油市场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对石油市场太过担忧。但是,利比亚及其周边国家的不稳政局可能会带来其他后果。比如说,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和安全形势必然会影响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投资项目,而这些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资的减少,会影响到该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的增加速度。随着其他成熟产油区新增石油产量的快速下降,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量的90%都将由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产油国贡献。如果这一地区的石油产量增量受到削减,加之国际市场对石油需求的持续增加,势必会在长期对全球的能源安全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看起来还可以应对当前政局带来的影响。西亚和北非一直是全球重要的石油产区,而这一地区的政治风波暂时还没有波及到最主要的产油国。但是,局势仍然有可能继续恶化,进而发展到超出能源市场可以自我调控的程度。国际能源署已经准备好应对这样的局面。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共计持有16亿桶的石油储备,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石油供应中断,这些石油储备就可以被投放到市场当中。除此之外,国际能源署还与欧佩克(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保持着紧密联系。这些产油国也表示,一旦形势需要,它们也愿意提高产量,以确保石油供应。

  不过,高企的石油价格仍然值得人们忧虑。我们不妨以史为鉴:从2003年到2008年中期,全球石油价格有了迅速的攀升,而这也成为造成2008?2009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诱因之一——虽然这只是个次要因素。有鉴于此,我们就不得不担忧,当前迅速攀升的油价是否有可能会威胁到全球经济的复苏。高企的石油价格可能会打破贸易平衡,减少家庭和企业收入,增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压力,从而推高利率的上升压力,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

  石油价格升高对中国的危害也会很大。基于我们的分析,如果2011年的石油价格维持在平均每桶100美元,中国可能就要在石油进口方面花费2060亿美元,比2010年的花费几乎增加了540亿美元。而这显然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居民的日益富裕,中国人正在消耗更多的能源以支撑其企业和工厂,并在购买更多的电器设备和汽车。这些发展,使得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近年来,中国的石油消费量,特别是在交通方面的石油消费量,有了迅速的增长,并且还将持续增长。因为中国的人均机动车保有率还远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水平。在中国,每千人保有汽车的数量仅仅只有30辆左右,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700辆,欧洲的数字则接近500辆。在国际能源署最近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我们预计,中国的日均石油需求量将从2009年的810万桶,上升到2035年的1530万桶。在中国的石油来源中,进口石油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从53%上升到84%。因此,就像美国、日本和欧洲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全球能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