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ShangKong还未崛起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18: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商务周刊》杂志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依托中国大市场的“ShangKong”联盟今日独善其身,未来则面临全球交易所合并潮更严峻的挑战

  □ 文 张娅

  2011年情人节前后,告别“单身”的急切心情传染到了全球证券交易所。2月9日,伦敦证交所与加拿大多伦多证交所宣布合并交易;2月15日,纽约泛欧交易所和德意志证交所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将联合组成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运营商;2月23日,《华尔街日报》又报道说,纳斯达克正在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竞购纽约泛欧交易所,如果无法提出更高的收购价格,它会考虑收购另一家交易所,或者干脆将自己卖掉。

  纽约泛欧交易所和德交所的合并案还需经过双方股东及美欧监管部门的批准,这是2005年以来第11个全球交易所重大并购案。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自由流动、信息技术的进步、以“暗池”为代表的另类交易系统给传统交易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都是这股交易所合并潮的动因。合并潮起源于纽交所的扩张,但因为在金融危机中受创剧烈,现在最新的并购案中美国人都失去了控股地位,多少还是显露出华尔街优势地位的丧失。

  德交所总裁雷托·弗兰乔尼(Reto Francioni)承认,进军亚洲市场是两大交易所合并的关键原因之一。这看起来暗合一年多前美国学者提出的欧洲和美国应加强合作以抗衡金融危机后全球重心向东方转移的思路。

  让西方资本市场担忧的是香港与沪深股市的强势发展。2009年和2010年,香港联交所IPO融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在2010年2月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香港位列第三,与伦敦和纽约间的差距缩小到自5年前该报告推出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各证交所在2010年通过IPO融资669亿美元,也超过了美国的420亿美元IPO募资金额。加上港交所的528亿美元,中国各证交所2010年的IPO融资规模几乎是美国的3倍。

  但激动人心的数据背后,拥有上海和香港双核动力的“ShangKong大中华交易市场”其实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未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一直是内地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隐患。有消息称,上交所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筹划已久的国际板。但此前如汇丰银行、GE、沃尔玛、联合利华、大众汽车等有意登陆国际板的跨国企业,无疑都已在中国进行多年投资并且未来几年要在中国加大投资,其中的“醉翁之意”不言而喻。对于已经处于全球竞争格局下的香港来说,来自内地的上市企业在其最近10年的发展中居功甚伟。有统计显示,内地相关企业现在占港交所市值的60%、日成交量的70%左右,而10年前这两个比例均不到30%。蒸蒸日上的内地业务也是港交所过去两年成为全球最大IPO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港交所发布的“2010—2012年战略规划”,与内地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表示希望在2011年能发行第一只人民币股票。但在香港越来越朝内地看的同时,它在本地区的竞争对手新加坡已经加快了拥抱国际的步伐。去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宣布出价83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最新消息是,如果这笔交易失败,或者是在未来某个时期,新加坡交易所很可能会把目光投向纳斯达克。

  在2010年初的那份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新加坡紧随香港之后。目前,新加坡是涵盖实物和期货交易的亚洲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辐射东南亚和印度等地时也更具优势。去年8月31日,印度金融技术集团将其打造的首家泛亚多种大宗商品及货币衍生品交易所放在新加坡,而这个交易所的首选地其实是香港。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的前两个月,尽管全球IPO活动放缓,美国市场却进行了24桩IPO,较去年同期的13桩增加85%,IPO筹资规模从去年同期的19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有意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也在悄然增多,至今已有约12个中国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备案文件。在热闹的全球交易所合并潮中,依托中国大市场的“ShangKong”联盟目前尚能隔岸观火。但随着欧美金融活动的复苏,以及交易所合并给其他市场带来成本减少、效益提高和技术创新等积极影响,它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