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2日 07: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燕赵都市报
原标题:不必简单贴上“暴力慈善”的标签
□王石川
20日,在北师大公益研究院主办的基金会领导人高级研修班上,陈光标(微博)与来自全国43家基金会的主要负责人展开对话。陈光标:中国目前的慈善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曾说我这是“暴力慈善”,但我认为,中国就需要我这样的“暴力慈善”,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社会对我的行为有争议,是好事。(3月21日《新京报》)
陈光标式慈善一直聚讼纷纭,毁誉参半。其实,不必简单地给陈式慈善贴上一个标签,将其符号化,因为陈式慈善不是非黑即白,在当前我们慈善制度尚不完善、慈善文化尚不成熟的语境中,他的慈善行为颇具解剖必要,而不是简单地或弹或赞。
即以暴力慈善为例,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所谓的“暴力慈善”,大概是指,陈式慈善容易对受捐对象造成伤害,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暴力,侵犯了受捐对象的尊严。此非虚言。日前,他到云南盈江灾区,向两个寨的群众发放了23万救灾款,每人200元,在派钱后,他与村民举钱合影的场景,确实让人不舒服,这是对受捐对象的不尊重,是对公众的不尊敬,也是对慈善事业的不尊重。
陈光标确实需要考虑捐赠方式,确实需要考虑受捐对象的感受。正如在今年两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陈光标近些年在慈善事业上的表现和贡献,社会公众已逐渐有所了解,他的慈善行为是好的,是具有倡导性和带动作用的。当然,在慈善事业中,对救助对象、扶助对象的尊严予以妥当的考虑也是必要的,这也要从奉献爱心体现在对象上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和设定。
但是,不能因为陈光标在一些时候未充分考虑受捐对象的尊严,就抹杀陈式慈善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就轻率断定:“‘陈光标式慈善’是一种慈善的倒退”。
陈式慈善是一个独特的标本,他的诸多地方既值得激赏,也值得剖析。比如,他倡导裸捐,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中,他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这样的财富观就值得推举。
此外,最耐人寻味的是,陈光标最喜欢直接接触救助者,即面对面捐赠。究其因,他表示,捐赠的钱去了哪里,是捐赠者们的普遍质疑。目前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资金信息不能公开透明,是企业家们多数选择直接捐赠的普遍原因,也是目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此次座谈会上,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华质疑陈光标:“你的(直接)行善方式,会让人认为慈善组织不可信赖,这有利于推动慈善事业吗?”笔者认为,与其质疑陈光标不信赖慈善组织,慈善组织不如反躬自省,如果善款公开透明,慈善家们何必舍近求远?其实,不信赖慈善组织不止陈光标一人,不少调查都表明公众有此疑虑。为此,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民政部正在起草关于慈善捐赠透明的相关政策,以期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
不必简单给陈式慈善贴上“暴力慈善”的标签,与其贴标签,不如把陈式慈善当作一个具有特别现实指向性的标本,摒弃其不妥之处,发扬其良善之处,以推动慈善事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