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公开预算是地震局最好的公关策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2日 13: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曹林

  在去年首次对外发布时曾引发公众热议的中国地震局预算,今年又在其官方网站上以预算书的形式进行公开。根据预算书,预算支出的29.08亿元中,用于地震事务支出达到19.59亿元,比例超过六成。在这份名为“欢迎您参阅中国地震局2011年公开预算书”的信息文档中,中国地震局介绍了单位人员和今年预算的基本情况,并可点击查看详细的预算书。

  估计没有哪个部门像地震局那样被公众冷嘲热讽过。近年来的几次地震中,地震局和专家们都没有准确预测到,不仅没有预测到,还在地震出现征兆时一次次地辟谣称“不会有破坏性地震”,这加剧了公众对专家们的不满。网友编了无数个段子挤对地震专家,比如,大地震前有三个明显征兆:1.井水异常;2.牲畜反应异常;3.专家出来辟谣。

  这种舆论情绪可以理解。其实理性地审视,专家也挺委屈。地震本就是世界性难题,人类既有的认知水平尚无法准确地预测地震。即使出现了地震征兆,在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发生在何时、何处、何种震级的情况下,也不能轻易说会发生地震,因为那会造成很大的恐慌,这种恐慌可能比灾难本身更可怕。信息不确定之下,只能作出模糊而又能稳定人心的判断。公众对地震预测有很不切实际的期待,而既有的预报水平又不能满足这种期待,地震局注定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背负无数冷嘲热讽。地震局的舆论骂名,在预测水平提高之前,似乎无可避免。

  这种情况下,公开预算接受监督,可能是地震局赢得公众理解最好的公关策略,以阳光支出呈现给公众一个阳光形象。

  首先,通过这样的预算公开,起码向对地震局很不满的公众传递了一个信息:虽然我们没有能准确预报地震,但我们没有把钱花在公款吃喝上,没有把纳税人这些投入到地震研究上的钱用来公款旅游、建豪华办公楼。敢于公开,有勇气晒到阳光下,说明地震部门是有这种自信的。而不敢公开的部门,往往是心里有鬼,害怕那些见不得阳光的行政支出一见光就死。民众了解到那些钱没有被胡吃海塞掉,起码对地震部门的怨愤就消了一半。

  其次,通过预算公开,可以让公众了解地震部门的工作。在公众印象中,地震研究向来是很神秘的事务,既有国家机密,又有专业门槛,舆论对地震研究很不了解。这种不了解也是产生诸多误解和反感的根源。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养一个地震局,养那么多研究人员,就是为了预测地震的,现在未能预测到,还要养他们干吗?如果公开预算,让人们看到钱都花在哪里了,是怎么花的,由此间接了解到地震预测的艰难,就不会那么苛求专家给出准确预报了。钱是政府部门的命脉,看到钱的流向,就基本了解到他们基本的作为,就不至于以为他们啥正事都没做了。

  比如,在2011年预算支出方面,地震事务支出达19.59亿多元,所占比例达到67%。地震事务支出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等支出——通过这样的预算支出,公众能对地震局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而不会只有苛刻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