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日本重建需1000亿美元 量化宽松对中国形成挑战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2日 18: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日本地震将令其未来1-2个季度GDP增长减速,重建支出或达1000亿美元以上,占到GDP2%,但恐怕不能使其就此走出通缩周期,已经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成为重建资金的主要来源,对全球流动性构成新的挑战。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潘颖)3月21日,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Ivailo Izvorski在世行报告会上称,日本灾后重建的资金估计要占到日本GDP的2%,为1000亿美元,但恐怕仍无助于日本经济走出长期通缩状态。

  持同一观点的还有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他上周末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办的“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经济影响”研讨会上提出,灾后重建所能投入的资金大约1000亿美元,其对GDP贡献一共约2个百分点左右,再分摊到以2-3年计算的建设周期中,折合成年贡献率也就0.7%-0.8%。所以指望这种级别的重建所拉动的经济总量就能把日本从长达十几年的通缩状态中带出来还十分不够。

  曹彤进一步称,从历史经验来看,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日本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比现在好很多,但灾后重建也并没有改变日本经济的轨迹。

  世界银行周一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称,日本大地震的经济损失或在1220-2350亿美元,占其GDP2.5-4%,将在1-2个季度内拉低GDP增长速度。世界银行称:“随着重建努力(可能持续五年时间)的加快,GDP增速会在随后的几个季度里逐渐回升。重建努力的强度可能影响到灾害的最终代价。虽然现在做出准确估计仍为时过早,但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1995年的7.3级阪神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1000亿美元)”。

  地震发生后,为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日本央行上周连续四天宣布注资。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日,日本央行已累计注资51.8万亿日元。同时,日本政府还计划发行逾10万亿日元的震后重建债券,日央行将直接全额买入这些债券。

  对此,参加“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经济影响”研讨会的多位专家指出,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恐怕就是日本央行注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泛滥,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往往更大。

  经济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称,日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看来已经实施,并且可能是日本救助短期危机,以及实施灾后重建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国应对此特别防范。

  他表示,目前发达国家都处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阶段,而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进入了经济高增长期。所以,2010年发达国家整体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紧随美国之后的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日本又是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来源国,也是大宗商品重要进口国,这两点在日本增加流动性供给的情况,和灾后重建需要进口大量能源的背景下,其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或将带来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中国特别予以防范和应对。

  曹彤也表示,日本在资本账户开放,且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其一个国家的量化宽松,实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量化宽松。这些货币短期是救助国内经济,长期则是朝向更有利方向流动,不一定留在日本国内,所以量化宽松政策的短期受益者是发放货币的国家,而长期受影响的则是货币使用国。所以,对一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应有一种道义的态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应急手段,而只有达到某种级别才可以启用这种极特殊的货币政策安排,否则将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带来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