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打新收益不再保底 年内近三成新股上市首日“破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3日 02: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记者 钱晓涵 ○编辑 于勇 朱绍勇

  A股市场曾经的“无风险”打新收益率正变得越来越低。昨天,三只创业板新股科斯伍德、福安药业、佳士科技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然而,福安药业、佳士科技股价全天未见红盘,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这也意味着中签上述两股的投资者全天都面临“被套牢”的窘境。

  今年以来,新股破发的现象频频发生。统计显示,截止到昨天,年内在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的新股共有84只,其中,包括华锐风电、洽洽食品、森马股份在内的25只新股上市当天股价即跌破发行价,破发比例高达29.8%;而在去年同期,两市挂牌交易的85只新股中,仅有5只新股于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昨天上市的福安药业和佳士科技,日成交均价为40.11元和25.43元,分别较发行价下跌4.2%和4%,跌幅在25只破发新股中排行中游。统计显示,年内新股上市首日跌幅最高的个股当属天瑞仪器,1月25日挂牌交易当天,天瑞仪器日成交均价报55.7元,较发行价大跌了14.31%;除天瑞仪器外,年内上市首日破发幅度超过10%的新股还有东方国信、亚太科技、迪威视讯、风范股份等五家。

  业内人士表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的大幅提升,意味着资金利用一二级市场间价差进行无风险套利操作的利润空间已经受到极大挤压。

  自2009年以来,监管层启动了两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紧紧围绕询价定价机制和股票配售机制,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市场约束。第一轮改革通过杜绝询价对象高报不买、低报高买,促进其在报价中表达其真实意愿,对其报价行为形成市场约束力;通过淡化行政指导,形成了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自2010年11月起,监管层启动的第二轮改革从股票配售机制出发,通过引入具有较高定价能力、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和配售,进一步提高定价质量;通过引入网下摇号机制,从股份获配量上强化对询价机构报价行为的约束力,促使其加大对新股投资价值的研究力度,促使其合理报价;通过公开询价机构具体报价情况和承销商的估值结论,努力提高机构询价和定价的透明度。

  毫无疑问,新股上市后破发比例提高的现象从客观上起到了倒逼询价机构谨慎报价的效果。统计显示,近期发行的新股市盈率呈现下滑趋势,询价机构报出的平均价格较发行制度改革前有所回落。当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增多的现实,也大大增加了散户投资者“打新”的风险,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个人投资者不应盲目申购新股,而是应该在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下,谨慎做出申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