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3日 06: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庞东梅
记者庞东梅在通胀预期上升的背景下,我国消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去年四季度开始,由于通胀预期的上升,我国居民消费意愿开始出现下降。而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8亿元,同比增长15.8%,比2010年12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CPI增速为4.9%。如果考虑到春节拉动消费增长的因素,这一数据看起来似乎不太好看。单看2月份不高的数据,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放眼当前的房市和车市,与消费的回落有所吻合。在我国加大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下,房屋成交量出现下滑。作为一个消费热点的房地产,交易量的下滑对相关上下游的消费都将产生影响。
汽车,在前两年消费的平稳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诸多刺激汽车消费的举措,包括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以及汽车下乡等。这些短期措施极大推动我国车市的“火爆”行情。而今年,我国不仅取消了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在某些城市比如北京,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甚至出台了一些带有“限购”色彩的措施,无疑对车市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如果说房屋、汽车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中高收入者,那么食品类消费增速的回落,显示出通胀预期的上升已经给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尤其是低收入者,食品消费在其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物价的上升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较大。
通常来讲,由于消费的增长与物价关系密切,如果假定居民消费行为没有大的变化,物价上升很有可能会带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上升。但是从当前的数据中,在我国看到的却是负相关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通胀预期下,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于对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的担忧,居民消费趋于谨慎。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前两个月的数据就得出消费增长乏力的判断,从全年来看,我国消费增长依然保持了较为乐观的增长态势。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对今年消费增长依然谨慎乐观,他认为,城镇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将为消费高位趋稳提供支持。
“十二五”规划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并提出“居民消费率上升”的目标。“十二五”开局之年,前两个月消费的表现,告诉我们刺激消费丝毫也不能懈怠。消费的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最渴望的是收入增加,口袋里有了钱才能安心“花钱”。因此,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费之根本。
从增收的角度来看,前期的诸多举措已显现一些效果,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在我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种地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民种地收入有所增加,同时,进城农民工工资的上升,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都有利于农村消费的增长。
我国今年已经明确提出上调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级次级距,虽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毫无疑问,此举将惠及众多的工薪阶层。税收的减免意味着收入的增加,这对于消费的增长无疑是一大利好。
此外,今年我国将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这将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此外,我国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使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从政策层面上释放出的信号可以看出,未来五年居民收入上升是可期的,这也将支撑今后我国消费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
除此之外,加大对居民包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力度,也将会在更大程度上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然而,我们也看到,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虽然目前已经受到我国的重视,给居民在收入提高方面有了更多的期待。但是该项改革至今仍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这也注定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仍然存在担忧,影响其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