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商学院规模快速膨胀 被指功利盛行缺乏创新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5日 07: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规模膨胀、文凭贬值、功利盛行,中国的商学院存在问题真不少

  又是一年开学季,中国各大“商学院”陆续迎来了新学员。身为某公司高管的张凡(化名)将以内地某知名大学商学院2011届新生的身份重回课堂,“打着领带来上课”,张凡对未知的课程充满好奇,非常兴奋。

  这座名校商学院的“老学员”、私营企业家王澜(化名)却觉得“很受伤”,他至今无法忘记一年前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讲台上,老教授说得兴致盎然,大谈如何在公司经营中注入儒家思想,如何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商”。突然,一位学员走上讲台,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并说道:“既然您还没有对如何给商学院学生授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不要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吧。”这位教授看着台下西装革履的学员们,愣了一下,随即拿起公文包,步出教室,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根本无法想象。”王澜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在他看来,能把已经深谙人情世故的企业老总们逼到“撕破面子”的程度,这其中一定有深层次的、无法忍受的原因。

  老教授的遭遇只是当下内地商学院现状之缩影的一部分而已,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很多人觉得商学院之于自己“伤不起”。商学院,究竟怎么了?

  “我感觉自己手里的MBA文凭贬值了!”任职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管史女士表示,我国内地商学院数量的猛增导致招生门槛降低,“同样一所学校,现在的录取分数比我当年低那么多,让我有种上当的感觉”。

  文凭贬值 赚钱机器VS社会责任

  如今遍地开花的“商学院”,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在欧美较为流行的精英商科教育,即所谓的“商学院”概念也被引入我国内地。随后的二十年里,内地的商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最初的想象仅2010年一年,就有55所高校新办商学院。

  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开设MBA等高等研修课程的高校有将近200余所全国普通高校总数也不过755所。除西藏、青海等地,其余地区的高校中,平均每两所就有一所开办了商学院。211院校绝大多数都开办了商学院,有些尚未达到标准的高校也在加快商学院项目上马的步伐。正因为如此,史女士才切身感受到自己的MBA文凭贬值了。

  “大学办商学院一般有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需求,其次是管理学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当然,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告诉记者,大学开办商学院确实有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些钱可以改善大学的办学条件,它的经济收益一般都好于兄弟院系”。

  不过,陆雄文强调,高校开办商学院关键在于办学的心态,衡量一所商学院的办学初衷,社会责任感是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复旦管院计划从今年开始把课程的视频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免费提供给所有有兴趣自学商科的人学习。”

  陆雄文还提到,本科生教育对于体现一流商学院的社会责任有重要意义。“即使本科生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我们也要办好。”他介绍,复旦管院为所有本科生配备专业导师,实现课堂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如果把商学院完全办成大学的生财之道,变成改善教职工待遇的一种方式,就会让管理者和一线教授都变得非常功利。”陆雄文认为。

  争相“认证” 只重结果VS循序渐进

  “实际上,我们(商学院)并没有达到国际认证所要求的水平,但兄弟商学院都先后获得了认证,我们如果在这方面落后了,拿什么跟别人竞争?”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南某知名高校商学院院长坦言。

  2004年之后,中欧商学院第一个获得国际三大权威认证之一的EQUIS认证;之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得了AMBA认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紧随其后获得了AACSB商学院认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也于去年同时获得了EQUIS和AACSB两项认证……各高校的商学院纷纷加快了给自己“验明正身”的步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毛基业曾对此评论说,国际认证对于当下商学院的意义,就和当年中国企业做梦都想要获得ISO国际质量认证一样,“对自身发展和招生计划,都是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内地高校参加国际认证的功利化心态过于明显,“片面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内地商学院要得到相关的国际认证,至少要做好三件事:1.明确创办的使命和教学目标;2.调配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化需求;3.学院与企业之间深入合作。要实现以上三点,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商学院的国际认证,关键在于被认证的过程:如何使自己的软硬件水平符合国际化标准?如何尽早和欧美商学院接轨?但现在内地不少商学院申请认证的初衷异化了。”这位华南某知名高校商学院的院长告诉记者:“我也明白教学水平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人家都有了自己却没有,怎么说得过去?”

  这位院长还向记者表示,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自己学校的商学院也不得不尽快申报国际认证,并集中运用学校的大量资源,在短时间内构造出了所谓“世界级商学院”的雏形。但问题在于,如此一来,即便让商学院顺利通过认证,“保质期”又能持续多久呢?

  说到底,大家争相拼认证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源,足够的生源是商学院能够持续经营的支柱。“尽管很多学员并不明白这些证书的具体意义,但他们就认这个。如果我们没有认证,他就去别的学校了,你说我们该怎么办?”这位院长无奈地诉苦道。

  “一字千金” 高额学费VS缺乏创新

  学员王澜作为商学院学员,直言自己对课程的期望值很高:“商学院的学费很贵,一旦决定来读了,肯定希望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她直言,像那位教授“泛泛而谈所谓的儒商思想、领导力”,比起所交的学费,感觉不值得。

  王澜提给了记者一份商学院的课表,课程名称颇有几分“古意”:《如果让秦始皇来管理企业》、《唐太宗的治世与管理》、《读孙子兵法悟将相之道》……“拿些历史典故硬往某个商业案例上套,就这样跟你扯上大半天,平均每节课收费9500元。难怪连一向彬彬有礼的企业老总也会忍无可忍。”王澜说。

  王澜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该校商学院一学期共10节课需要95000元的学费,平均一节课要9500元。“真是一字千金啊!”王澜苦笑着说。

  有些商学院还会在课程间隙组织学员去一些景点游览,比如去游览著名的岳麓书院、曲阜等地,名义是“领略古代圣贤的气质”。据一位参加过这些课程的学员回忆,除了游览时吃住高标准,和普通旅游并无不同。“拿教学的名义去旅游,还不如自驾游呢。”他愤懑地说。

  此外,各商学院之间课程雷同、差异不明显也是内地商学院教育时常被人诟病的地方。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自己的特色课程是商学院打响名堂的必备武器,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会计、控制和一般管理蜚声世界。

  相对于海外成熟的商学院教育,就目前来看,我国内地商学院的特色专业并不多。当然,也有不少名校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信息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技术经济学等。但总体情况难以让人满意。

  “竞争激烈迫使每个商学院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项目。”对此,上海交大安泰商学院院长周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商学院的定位不同,它所侧重发展的优势项目也会不同。“比如,我们侧重于学员的实践能力,专门配有一笔2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等一系列支持,鼓励学员们自己创业。”

  求学目的 自我包装VS脚踏实地

  某著名高校经管学院招生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很多学员报考MBA,看重的是“同学”这一强大的人脉优势。“我们这里的学员有央企高管、政府官员、亿万富豪等等,和他们成为同学,搭上关系,对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很有帮助的。”

  一位在外企担任中层的龚女士对于自己报读MBA的目的解释得很直接:“为了多结交些成功的人,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就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