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5日 18: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法制晚报
世纪强震及核灾危机重创日本经济的同时,也让全球电子产业链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日本迅速在灾后重启生产,但全球电子供应链断裂将不可避免,而这个影响将在下月浮现。
据外媒今晨报道,日本受灾地区主要工业以表芯、汽车零件及一般电子零件为主,由于日本限制供电,若情况持续可能降低这些工厂的生产力,若这些企业的海外工厂未能提供足够补给,对中国的相应产品会造成一定打击。
业内人士预计,影响将在4月份开始浮现,第二、三季度会较明显地反映实际影响。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在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中,总额排名第一位的集成电路年进口额140亿美元;第二是钢材达到88亿美元;第三位汽车零部件和汽车,分别是80亿和76亿美元。
为了减轻日本地震的影响,有不少厂家转向中国台湾及韩国采购零件,也带动了两地零件价格的上涨;也有不少日企转向中国寻找供货商。
昨天,佳能在中国成立广播器材事业部,佳能中国总裁小泽秀树表示,为了规避地震类天灾导致的产能受损,可能将部分产品线转移到中国台湾地区来规避风险,而不是将所有的制造工厂集中在日本本土。
小泽秀树强调,佳能不会因为地震因素而人为涨价,终端价格变化是因为产品供求关系上发生了改变,佳能会考虑通过转移产能的形式来降低地震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日企跟风
零部件商或移师中国
美国媒体今晨报道称,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3·11大地震之后经历了断断续续的停产,这一灾难可能导致更多制造商来中国建厂。
报道称,中国市场上大约70%汽车零部件由本土的厂商提供,只有发动机和电子元器件主要从日本和其他几个国家进口。
报道引用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的话称,很多日本公司不愿意把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工厂安置在中国,但如果未来几个月地震对生产的影响得不到好转的话,这种可能性会增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生产国,把工厂设到中国对日企很有意义。”该人士说。
文/记者 尹晓琳 杨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