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6日 02: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一则关于“月入万元税负多少?”的热文引发高度关注,文章认为,月收入1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之后可支配收入为6200元,这些钱全部消费,需要为商品缴纳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也就是说,最终缴税达到6600元之多。
坦率地说,该文可能在数字计算上有一点夸大,但是“数糙理不糙”,它的含义非常丰富,揭示出很多隐蔽易被人忽略的东西,甚至不带夸张地说,它可以成为建设公共社会的一种普及性的思想资源。
首先,它揭露出每个人都是真实的纳税人。长期以来,一种看法是低收入者没有纳税,因为他们的工资也许低于起征点。所以当国家调高个税起征点后,相当于对一部分人的生活是“免税”的。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只要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即使收入再低,他只要消费就会不断地纳税,从自来水到牙膏,从馒头到公交车票,等等。所以说,穷人富人都是纳税人,他们会因缴税能力上有所差别,但是他们在属性上是平等的,他们支撑了国家。
其次,民众纳税的过程是一个让渡财产权利的过程,之所以存在这个过程,是因为一些公共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道路等等公共品无法或者很难由私人部门建立起来(或者交易成本太高),于是政府成为公共品的组织者。纳税人缴税来提供财源,当然,纳税人有资格有动力时刻关心自己财产权让渡的情况。透明的预算、详细的支出和清晰的说明,是必备之义。
那么如何衡量纳税的对称合理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税收的“漏损”。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些国家是高税收的,例如法国北欧等,有些国家是低税收的,例如美国新加坡等。但是会发现,民众的生活水平整体差异不大。高税收国家往往将高税收“返还”社会,形成所谓高福利。比如法国荷兰,各种均等性的家庭补贴、小孩上学基本免费,甚至每年还有旅游补贴。
相比高福利,美国和新加坡就要“寒酸”得多,但是他们也能做到将相对称于较低税收的福利,比如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于是,税负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使用税,而非收了多少税。一个国家收税1万,又以福利的方式返还给社会民众9000,漏损率是10%,另个国家税低,收税5000,返还4500,漏损率也是10%,漏损来自政府公务员体系在分配税资源的成本。
高税率对应高福利、低税率对应低福利,这是正常的,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生产激励上面的。高税率高福利的国家其实是将高收入能力者的钱“转给”低收入能力者,这可能会影响高能力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谓的拉弗曲线讨论的问题,但它不影响税的对称合理性。最奇怪的是,有的国家竟然高税收对应低福利,无疑,这个国家的漏损率太高了,非常不合理,它会助长政府不断干预经济、不断强化征税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认为,该热文并不单纯是一个呼吁减税的故事,而是让民众辨认出所有民众是属性相同的纳税人,民众需要给出税收支出透明而详细说法。民众应当理解税的合理对称性,多少福利对应多少税收,最大程度地防止漏损,而合理的税收就于其中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