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起航基金鼓励清华校友扎根广东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7日 03: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讯 (记者黄茜 通讯员穗清)“白头翁”与“85后”共聚一堂、言笑晏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清华人。昨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华南区庆祝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湖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1100多名清华校友代表参加。据介绍,在清华大学送出的17万多名本科毕业生中,就有1.5万多人在广东省工作,占该校毕业生人数的近1/10。为了鼓励清华校友扎根广东基层建功立业,清华大学宣布启动“广东校友起航基金”,基金初期规模将达200万元。

  基金初期规模200万元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谈到,清华大学送出了17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其中有1.5万多人来到广东工作。

  在昨日的庆祝大会上,清华大学正式宣布启动“广东校友起航基金”。广东校友起航基金是为鼓励清华校友扎根广东基层建功立业而成立的专门激励基金。该基金初期规模将达200万元,并尽快进入运作阶段。胡和平谈到,这项基金一方面是鼓励清华校友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另一方面是为了扶持和资助生活困难的校友。

  旧时校友难忘清华生(微博专栏)活

  茅庆民,86岁 清华大学1951级土木系学生。

  虽然从大学毕业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86岁高龄的清华校友茅庆民仍然难忘清华园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校园非常漂亮、非常安静,特别适合读书。二是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那时候刚解放,正准备实施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所有的同学都憋着一股劲,努力学习,想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茅庆民回忆,自己就读的土木系中,最艰苦的是水利工程,因为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当时的清华校园里,大家只做两件事:学习、锻炼身体。“一吃完早饭就去图书馆排队,有空了就去图书馆。那时候大家学俄语,很多人自己做一个小册子,带在身上随时学,坐公共汽车时都在看。学了两三年俄语,我就可以看俄文的专业书籍。”

  茅庆民说,毕业后,很多同学主动要求去东北工作,到基层工作。从事水利工作的他也投身到我国的许多大型水利项目中,包括黄河的三门峡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的前期选址调研、汉江的丹江口项目等。“今天来参加母校的百年校庆庆祝大会,觉得母校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光荣。”

  学弟学妹“压力有点大”

  易鑫钰 “85后” 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生。

  在庆祝大会场外,记者遇到一群“志愿者”。他们也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大都是2009年、2010年从学校毕业来广州工作的。从出生年代上看,都是不折不扣的“85后”。

  “感觉刚离开学校不久,就开始想念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易鑫钰等同学抒发着对母校的感情。易鑫钰说,身为“85后”清华人,虽然年纪轻,但也和老学长们一样,有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压力!”一位男同学插嘴道,大家都笑了。“你是清华毕业的,别人对你就有一个期待和要求。做好了是应该的,万一做不好,岂不是砸了牌子?”同学们说,清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行胜于言”的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