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价格联盟是一种托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0日 01: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顾全林

  近日,宝洁、联合利华将对洗涤类日化用品全线涨价,更早些时候,李宁、耐克等运动服装厂商齐齐宣布将对其产品提价,康师傅等方便面厂商也传来涨价消息。此起彼伏的涨价声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抢购潮。

  在经济学关于寡头市场的分析中有一个经典的斯威齐模型,它在描述竞争关系的寡头厂商的定价策略时指出,当一个厂商涨价时,其它厂商不会跟随,因为可以通过相对低价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实中又经常可以观察到的是齐齐涨价的现象呢?

  一种直观简单的解释是,这些寡头厂商暗地里建立了价格联盟,它们从竞争关系转变成为了合作关系。的确,各大厂商选择在同一或相近时间涨价,确实有此嫌疑,舆论也出现了呼吁政府查清涨价事实真相的声音。但这并不是唯一可能的解释,因为对处于竞争关系的寡头厂商来说,由于存在着一定的原材料备货周期和生产周期,当成本普遍上涨时也可能会出现在同一时间调升产品价格的现象。

  我们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原材料价格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上涨,其实厂商从那时起便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正是在竞争格局下,厂商在低成本存货尚未销售完毕之前不会选择涨价,因为在这时其它厂商不会跟随,这恰好契合了斯威齐模型的描述。但在低成本存货销售完毕之后,便不必担心其它厂商不会跟随,因为类似的生产水平和存货周期决定了其它厂商会在接近的时间点同样也耗尽它们的低成本存货,从而在没有合谋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同时涨价的现象。

  产品同时涨价是无良商家的阴谋还是成本普遍上升后市场的自然选择,两种不同的解读其实也反映着现实中应对通货膨胀、管理通胀预期的两种不同思路。如果认为价格上升是由于局部的价格扭曲所造成的,也即意味着市场真实的均衡价格并没有上升,那么毫无疑问采取各种行政手段是有效手段。但如果产品涨价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反映,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才是对症下药,而行政手段则不会起到明显效果,最多能够平抑价格总水位上涨时激起的浪花,而且还需要冒着扭曲市场机制的风险和成本。

  从更长一些的时间维度看,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商品价格上涨,与2009年以来的房价上涨有相当强的联系性。经济学家对于世界各国的房价和CPI的观察表明,在房价大幅上涨之后通常跟随着CPI的上升。偏高的资产价格提升了抵押品价格,并鼓励更多的借贷及促进大规模的实际消费,在稳定的利率水平下将进一步刺激银行信贷和货币扩张。另外,房价上涨增加了人们的居住成本,导致他们要求更高的工资,也会至少部分地反映到消费品价格中。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其就任以前的一项研究中就指出可能存在着从货币冲击到资产价格再到产出价格的因果机制。

  我们并不反对政府有关部门对涉嫌存在价格联盟、操纵市场价格的商家进行深入调查,但在没有存在合谋的强有力证据之前,我们需要有勇气承认目前出现的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实质上是去年下半年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涨向最终消费品传导的体现,而这一点对于当前控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走向极为重要。

  政府自去年4季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但在最重要的收紧流动性的措施方面,更多地采用了属于数量型调控手段的提升准备金,而对价格型调控手段的提升利率使用较为谨慎,进入今年3月以后,利率继续调升的预期甚至有所被弱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由于传统按揭房贷业务受限,将已有房产作为抵押的消费贷款和投资经营贷款成为业务发展重点,由于最近几年大幅飙升的房价导致抵押品的估值被大大提升,如果在没有强烈的利率提升的预期下,单一采取提升准备金等数量型调控政策并不能有效控制银行及借款人的借贷需求。

  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在未来三个月达到顶点后,下半年将逐渐回落。但今年一季度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进一步上涨,将会在今年下半年才会传导至消费品价格上,因此这类观点可能低估了下半年物价控制的难度。可能更为棘手的问题是,要管理好通胀预期,不能简单地告诉人们通货膨胀已经被控制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于对收入增长和日常生活物价变化的直观感受,并在“负利率”以及依旧未能真正紧缩的信贷环境进一步得到加强。此次日化产品可能涨价消息传出后出现的抢购潮,就表明了这一点,而当这种抢购潮如果因为更多的商品出现提价而逐渐蔓延时,就非行政手段所能控制得了。

  (本文纯属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供职机构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