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时评:双汇为何步三鹿后尘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0日 0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一财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尽管双汇董事长万隆认为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但乳业与肉制品加工业本来属于全产业链性质的行业,却都在上游产业链缺失、下游扩张速度过快的畸形商业模式下,分别遭遇到了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的挑战。

  由于上游产业链缺失,没有自己的养殖基地,卖牛奶的不养牛,卖猪肉的不养猪,导致无论乳业里的蒙牛伊利还是肉制品行业的双汇都严重依赖外购,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上游养殖重资产投入,产业回报周期也较长,对企业要求资质比较高,但是乳业和肉制品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都没有将重心放在上游养殖上,反而屡屡发起资源抢夺战,导致行业压力变大,造假成风。

  乳品企业通过抢夺原奶收购权,垄断原奶收购权,从而压低收购价格,导致承压能力薄弱的散户无视道德风险,添加三聚氰胺,提高原奶收购价。

  此外,乳品企业通过在当地建厂等手段,要求当地政府协助其与奶农签订收购原料奶的捆绑协议,由于该协议不允许其他企业进入该区域收购原料奶,乳品企业可以决定原料奶收购价格。而乳品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盈利的压力下,轻易不会提高原奶收购价格,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导致本来承压能力就比较薄弱的散户为了每斤奶多收三五元添加三聚氰胺。

  而肉制品行业通过抢夺屠宰权,垄断当地生猪收购权,进而控制价格,导致猪农为了每头猪多卖20元添加瘦肉精。

  两种行业发展模式本来想把风险转移,却都潜伏更大风险,众多分散的小农户承受整个行业自下而上的成本压力,然后再将食品安全风险自上而下地传导下去。

  在上游产业链缺失的同时,企业在下游发展速度却非常快。高指标、超常规、以速度求发展是这两个行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行业龙头比如蒙牛、双汇等过去十年的发展速度都非常惊人。蒙牛从1999年创立到三聚氰胺事件前已达到200多亿元的规模;同期双汇也在上世纪90年代销售额从1亿元增至60亿元,2010年则突破500亿元。

  过快的扩张速度导致企业急功近利,忽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产品的安全品质,而把蛋白质含量、瘦肉率等行业重要指标当成唯一指标,整个行业冲着这个指标不断造假。以瘦肉率为例,肥肉只能炼油,无法深加工成肉制品,只有瘦肉才能加工成肉制品,企业当然更渴望瘦肉,根据双汇发展去年上半年披露的毛利率,高温肉制品为13%,低温也达9%,但鲜冻猪产品毛利率仅为5%。一般生猪的瘦肉率为30%~40%,对于企业而言,用含有瘦肉精的猪意味着更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