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魏英杰:不宜唱反调 瘦肉精与道德血液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12: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时代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魏英杰

  今年3?15期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双汇瘦肉精事件。据农业部网站最新消息,这次事件是个别县市的少数人明知禁用仍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引起的,属于个案。倘若如此,实属万幸:看来,这个食品安全隐患重重的年代,不是所有厂商、销售商都缺乏“道德的血液”、也不是所有的猪都吃了瘦肉精。

  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庆幸?循着瘦肉精的发明、使用推广的足迹,人们开始反思和追问:在中国,这个潘多拉的盒子究竟是谁打开的?据介绍,第一个把克伦特罗引进国内的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许梓荣。也有报道称,许教授并非介绍和引进瘦肉精的始作俑者。但不管是谁首先把手伸向了这个魔盒,许教授时隔多年后的一番表白,近日却又引起了一阵舆论震荡。

  2009年,许梓荣曾向媒体解释,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他和学生的研究吻合政策方向,“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单纯从字面理解,许教授当时并不是不懂得克伦特罗的副作用,但却有意加以隐瞒了。不难想象,在当前老百姓谈“猪”色变的特定时期,许教授将会遭受多大舆论压力。例如,有人干脆直接斥许为“学术败类”。一桩陈年旧事,转眼间就这样演变成了一桩学术公案。

  许教授是否明知瘦肉精存在副作用而刻意隐瞒?或者说,在当年这并没有引起国内专家的足够重视?目前能够知道的是,早在国内学者引介克伦特罗之前,于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就已开始将其添加到饲料中。而在80年代末期,国内学者大规模引介和研究克伦特罗之际,该添加剂在西方国家陆续出事,发生多起中毒事件。1988年1月1日起,欧共体正式禁止克伦特罗当饲料添加剂使用。

  由此可见,有意隐瞒或忽略瘦肉精副作用的并非许教授一个人。在这个问题上,当年涉及此事的诸多学者都存在“学术原罪”。虽然是许教授说出了这番愚蠢之极的话,但这何尝不是诸多学者相似的内心告白?只有把这一桩学术公案放在当时整个社会和学术研究环境下,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问题所在。很少人会否认,直至今日,以行政命令、指导为指挥棒的学术研究氛围仍然十分浓厚。在论文抄袭成为普遍学风的当下,修改数据、结论等行为,对有些学者来讲无非是小菜一碟。

  从这一桩公案,不难看到行政主导一切对学术研究所产生的破坏性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强调,这也与学者的个人操守不无相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是学者主动去迎合行政需要,低下学术的头颅。

  就此而言,这桩学术公案再度阐释了学术独立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行政指导学术以及由政府直接出资扶持学术研究的体制必须加快进行改革。在一个既受到行政命令左右,资金又依赖于政府供养的环境下,学术的独立性势必深受影响。目前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国内高校为争取立项、搞科研,产生了大量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现象。道理也是如此,如果学者们都要从政府的碗里捞饭吃,难免会自我矮化,主动去迎合政府意志。在这问题上,许教授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还必须提到的一点是,现实的金钱诱惑也是学者们患上“学术软骨症”的病因之一。一个瘦肉精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可能只是从国外借鉴引进),可以凭空产生数十亿元的市场利润,这叫专家学者们如何视而不顾,怎么舍得放弃?事实上,包括三聚氰胺在内,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站着若干被功利化所侵蚀的学者。正因为个中诱惑太大,学者们才会公然违背学术伦理,把不成熟的学术成果或具有副作用的产品推向市场。而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被美其名曰“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这种理念,在今天同样必须受到深刻反思和警惕。否则的话,就还会有些学者拿这个当挡箭牌,一边参与市场牟利,一边又为自己的学术不端行为找借口。

  与其把所有愤怒发泄在许教授一人身上,不如好好反省“不宜和政府唱反调”背后的社会基础和思维来源。怎样才能实现学术独立,让所有专家学者坦荡荡地研究真理,说出真话,这才是讨论这桩学术公案的意义所在。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