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职业打假人揭露潜规则:商品吊牌说法不一露马脚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15: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职业打假人揭露种种商业欺诈行为

  商家屡屡违规经营,给职业打假人创造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屡打屡准。据上海静安区法院介绍,在去年以来受理的百余起消费维权案中,绝大部分是民间打假高手起诉到法院的。一经起诉,涉案商家为了顾全商誉,一般都在案件起始阶段满足打假者的退赔要求,以破财消灾、和解撤诉的方式将事情化解。日前,法院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案情资料,讲述了职业打假人揭露的种种商业欺诈行为。

  品牌服饰材质掺杂使假

  打假人高某具备纺织品专业知识,他于去年8月间在上海一个知名国际购物广场购买了品牌西服2套、品牌领带2条,共消费人民币8376元。过后,他以商家售假为由,要求其依法承担“退一赔一”的法律责任。他指出,这些品牌西服、领带面料均掺杂使假,如西服面料标注是全毛,实质毛料的隐条部分不是毛。

  当商家拒绝退赔要求后,他把这些西服、领带送到有关检测中心做材质检测,检测结果证明,面料与标识不符,认定为不合格商品。在获取检测报告后,高某在与商家交涉时,又碰了一鼻子灰。商家认为他是明知而买,恶意博取钱款,属于敲诈行为。谈判破裂,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情况下,商家私下与高某达成赔偿和解协议,高某撤回了起诉。

  商品吊牌揭示产地不实

  利用部分消费者崇尚洋品牌的心理,服装厂商热衷于用洋名包装产品,有的甚至冒充进口商品,由于手段拙劣,商品上悬挂的吊牌往往暴露出作假的行为。张某对商品吊牌颇有研究,他走进静安区一著名商厦后,发现一专柜内同一衬衣上的两块吊牌说法不一,一块称面料产地为意大利,而另一块却说产地为日本,于是他在花2940元购买了2件衬衣后,以商家产地标注不实为由,要求其对欺诈行为承担“退一赔一”的法律责任。该案诉至法院后,自感理亏的商家马上与张某达成案外和解,而张某于立案当天就撤回了起诉。

  今年3月间也发生了同样的事,周某在一家商店选购了两款女式针织上衣,回家后发现,衣服上的水洗标识标注 “MADEIN CHINA”,但产品的中文合格证却注明产地为印度尼西亚。他据此认为商家涉嫌欺诈,向法院提起诉讼。

  品牌潜水表没有防水功能

  一款国际知名的潜水表宣传说,该表具有水下300米防水功效,于是朱某就在上海一家商场以3515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块。戴上这块男士潜水表后,朱某邀请朋友一块去游泳。游泳后,他发现手表内产生了水汽,还有白色不明物质。于是,他以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为由,要求商家退货赔款。而商家认为手表发生的问题是他使用不当造成的。

  争议发生后,朱某提起诉讼。法院处理该案只有依靠技术鉴定,面对不菲的鉴定费用,商家退却了。经过法院主持调解,商家同意退货,另外再补贴朱某各类维权费用共计2000元。

  买回的新电脑竟是二手货

  李某花费4199元,从上海徐汇区一知名电脑商场买回一台东芝笔记本电脑。买电脑时,销售人员告知是原装未拆封的新机,须先付款再开箱验机。他在付清货款后查看电脑时心中起疑,怎么键盘没有保护膜?对方信誓旦旦保证绝对是新机,还承诺“假一罚十”。李某把电脑拿回了家,发现新买的电脑中竟有陌生人的照片,还被设置了用户名及数个生成文件。

  他认为将二手货当作一手货出售,是商业欺诈行为,要求商家“退一赔一”,支付给他8398元。而对方只同意换机,不同意其他要求。李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在开庭审理3天后,李某即向法院申请撤诉,称对方已基本满足了他的诉讼要求。

  夸大普通化妆品的功效

  化妆品也成为打假“高手”的目标。潘某发现一款保湿类化妆品明明属于普通化妆品,却标注“深层滋养修复分叉断发”,根据有关法规,只有获得批准文号的特殊化妆品才可以宣传特殊功效。他认为,这种将普通化妆品打扮成特殊化妆品的行为不仅违法,还存在蒙骗消费者的嫌疑。他在花了130元买了一盒后,向商家提出“退一赔一”的要求。这起消费维权案也是在提起诉讼后,商家采取了案外和解的方式,最终使潘某撤回起诉。

  最近,静安区法院受理了一起消费维权新案,该案原告花费39.6元在本市一家商场购买了1瓶西红柿汁,他认为这瓶饮料标明含有“牛蒡”成分,而“牛蒡“是一味中药材,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不准饮料中含有中药成分,因此饮料的生产经销商应承担法律责任,他要求被告商家赔偿10倍的货值。据悉,该案尚未了结。

  本报记者 徐亢美 通讯员 李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