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设计:种种不同的中国元素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01: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周舒

  “中国元素”,说起来简单,不同的设计师那里,呈现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形态。以我们习惯的眼光看,张永和/非常建筑在南京设计的“玻璃钢宅”,看上去很“西方”,好像和“中国”完全不沾边。倒是邵帆的“明式”系列,听上去就很“中国”,但“明式须”是一根精心打磨的胡须,“明式粪”听上去就更不登大雅之堂。周伟的“折叠园林”,虽然名字里有“园林”,但和人们熟悉的园林之间似乎只是若即若离的关系,也有“借景”,也有“回廊”,可是似乎都被抽象化了。石大宇的“竹屋”,看上去更像来自南太平洋。

  从这些不同的形态,人们可以看到多元的“中国元素”。

  当然,听设计师的自述,能让人更理解他们心中的“中国元素”。

  邵帆(艺术家):我最近在做一个系列,做了三四年,这次拿出了5件作品。系列名字叫“明式”系列,都是从明代家具里选择它的一些结构关系,把这些东西抽出来,做成不是明式家具的东西。比如我做了一根睫毛,还有一根胡须,还有一个明式大便,明式脚骨。我把故宫里的一些结构用在一个小件上,用手可以把玩的大小,做尺度把握。我们可以拿过来拆开,看到内部的关系和明式的审美。这样把明式家具里的审美抽出来,和这次的实景空间互相补充,是一种尝试。

  张永和(“非常建筑”创始人):在当代中国,设计与美术混淆,因此设计的技术含量常常被忽视。然而,有质量的设计不只需要艺术的想象,它必须同时是技术的革新。事实上,技术与艺术无法分开。技术抚育不同的想象力,可能推导出审美的突破。技术是文化的一部分,玻璃钢结构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轻”、“可循环”的特质相呼应,也是我们对新材料新技术如何介入当代中国设计文化的一次探索。

  石大宇(“清庭”设计品牌创始人):我刻意把竹屋设计为接近自然界的造型,参观者甚至一进展场就能闻到竹子的清香。但事实上它还是不属于自然,是人为设计的结果。如此两相对比,代表人的智慧有限,再怎么样模仿也胜不过自然的创造力,因此不应该傲慢,要将设计能力与天赋收敛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使现代人的心灵获得满足与慰藉。

  竹房以自由编织法形塑其外观,形成如刺猬状的有机造型,这就是将传统工艺运用到当下的设计。竹材的备料多有讲究,采收竹子应于农历中秋至春节之间,这段期间竹产地的气候较干燥,竹子含水量低、糖分少,不易遭虫蛀,这样的讲究对应的是节气,是敬天、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周伟(建筑师):“折叠园林”是通过园林的空间关系,研究物-物关系、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自然而然,是设计师自身的状态,不听风,不追风。我希望从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的土壤上,自然生长出属于中国的设计。

  这个项目是受托而作,业主希望在新的世贸中心建一个中国中心,当时请我们做概念设计。现在将要建到世贸遗址的自由塔上,2013年建成。我们研究园林空间的深层逻辑,以及由空间关系带来各种各样的物我关系,包括中国人过去传统里“天地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框架带来的生活、草药、酒、茶、听曲、唱戏等等这种游戏,整个都被折叠在园林里面。我们对这种关系产生特别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