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北京楼市:成交低迷 新盘签约量不足六成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16: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北京楼市:成交低迷 新盘签约量不足六成

  记者探访北京楼市发现 尽管成交低迷但市场折扣依然未见松动

  “限购”满月

  《家天下》记者天下行北京站

  楼市新政实行已有月余,各地楼盘打折、优惠的新闻频出。但在北京,记者却发现,目前大部分楼盘折扣均为以往的惯例折扣,并不是因新政而实施的;此外,新政前没有打折的楼盘,直至目前绝大多数仍然“坚守”价格没有进行优惠促销,楼价并未出现明显松动。开发商表现出的是一种“观望”态度。

  与开发商的相对“淡定”不同,靠佣金“出粮”的地产中介却明显表现出焦灼的一面,有的中介公司急忙关门避淡市,中介从业员则在抱怨收入低之余,更有了转行的念头。房屋租价则因外来人口被“限购”、销售量的放缓而明显呈现上涨的态势。

  成交低迷:

  新盘签约量不足六成

  北京某豪宅盘负责人梁小姐表示,在房地产调控尤其是“限购令”的“重压”之下,北京楼市最显著的变化是成交相当冷清,尽管房企目前仍没有大举降价的举措,但面对着几乎是“零成交”的压力,相信在推新盘速度减慢之余,接下来手头有货的房企为了追求成交量,会有一定的价格“跳水”举措。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截至3月23日,北京今年内入市的商品住宅项目合计为20个,共提供商品住宅4874套;其中,已经签约的住宅套数为2679套,整体的签约率仅为55%。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北京土地供应集中在下半年,预计今年房屋供应高峰也将出现在下半年。因此,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特别是城区的住宅供需关系可能依然紧张,这导致了房价明显下调的可能性非常小,预计到下半年,随着供应量的加大,部分郊区才有可能会率先出现价格调整。

  某上市公司的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现阶段为了想追求成交量,给予买家一点优惠肯定是对促销有帮助的,但问题是,只要一降价就会出现老业主要求退房的纠纷,甚至有新购房客户要求能够签订不降价的保障条款。这些现象也都影响了在售项目的降价举措。

  中介郁闷:月薪不够租房支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楼市政策“冲击”最大的目前还不是房企本身,而是处在营销一线的楼市代理。当记者前往链家地产一地铺打探成交行情时,负责二手楼买卖的许小姐说:“这两周我一张交易单也没开,我现在一个月的底薪只有1000多元,还不够支付我的房租,再这样下去,必须考虑转行了。”

  统计显示,进入2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减少60%以上,3月前3周成交和2月持平,成交量明显降温。

  我爱我家的营销员王先生对于市场成交转淡的理解是,一方面是由于政策的打压导致了买家存在明显的观望情绪,加上外地人买房,必须在本地工作满5年以上,并且要在当地缴纳社保,这都是阻挡入市的门槛。加上拥有两套住房的北京人被“限购”,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100个人中将有近1/3的人受到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不少二手房业主大多拥有多套住房,闲置的房子也大多处于租赁状态,因此,本着卖便宜了还不如租的心态,所以也就“持房”观望。因此,令二手房买卖交易呈现出有价无市的僵局。有媒体人士更透露,近期,北京楼市的一个新动向是不少中介纷纷关闭了部分地铺,以减轻成本支出。像在北京排名靠前的中介公司鑫尊置业单是2月份就关闭了50多家门店。

  租金上涨:

  外地人成了“冤大头”

  “限购令”的出台,使很多外地户口但在京有购房愿望的人,由于无法提供社保、纳税证明,尽管手里握着大量的资金,也无法买房,他们只能转向租赁市场,从而成为抬高租金的“冤大头”。另一方面,购房不满5年将征收全额营业税的规定,致使不少卖房者由售转租,客观上也提高了房租价格。

  根据协成机构的统计,“限购”刚出台,北京市的房屋租赁市场成交量就呈急升状态,今年北京地区房租的涨幅同比增长20.06%,环比增加3.38%。房租的涨幅超过了房价涨幅。“我爱我家”一位经纪人说:“现在我每天都有5~6单的租赁合同要签,而且放租的价格也日渐看涨,几乎是一日一价。阜成门靠近金融街商圈的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两房单位,1月份的租价在8500元,而现在已经达到了1.45万元。”业界人士表示,尽管房租在每年春节过后都会有一波上涨,但今年北京部分热门小区及商务核心地区涨幅较大,则是由于成交的受限而导致的。

  业内视点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北京房价未现明显松动迹象,但已出现苗头。像远洋一方二期日前就打出了8.4折的优惠信息,并成为市场的热销盘。北京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预测,目前政策调控力度不减,金融支持从楼市撤出,保障房大量建设,房地产法律法规不断推出,房价下降是必然趋势。(记者 王荔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