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沈洪溥
一周来,曾因在年初即受到所谓“史上最严厉调控”而短期淡出人们视线的房地产业又成众矢之的。一方面,股市中的房地产股齐刷刷地快速反弹,一周左右房地产指数上涨超过10%;另一方面,综合各地已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看,除了北京市小心翼翼地提出“稳中有降”以外,其他各省市多数是将当地的房价涨幅与GDP和居民收入绑定,含糊其辞者有之,以10%为参照基准的也有之。即便是北京,对到底房价要降多少,也是语焉不详。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市场博弈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中的核心问题早已路人尽知。中央政府需要控制房价保障民生,但地方政府需要房价上涨保证财政收入,确保地方经济建设,因而缺乏足够的激励主动降低地价与房价。
或有人又会说,如此这般,将财权、事权重新进行一番分配,便可让根本难题迎刃而解了吧。可惜的是,财税改革的难度一直被论客们刻意低估。其核心矛盾并不在于要划出多大比例给地方政府以满足其事权扩大的需要,而在于地方政府是否真的存在事权的扩大,以及分权是否能够对公众福祉形成帕累托改进。众所周知的是,与中央机构精简人员、机构整编的趋势相反,地方政府的机构、人员在近些年来一直在不断膨胀。从中央政府多划出的财权一旦不能投入对应的事权,则可能使得中央政府成为最后的社会责任埋单者。这种背景下,财税体制改革无疑面临诸多难题。真指望倚靠尽快推进财权、事权改革,促动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积极性,显然远水不解近渴。
地方政府并无动力对楼价喊“跌”,强求其做口不应心的事情也对现实矛盾缺乏助益。客观上,那些将楼价调控目标定为10%的做法,和强烈看多并无根本区别——众所周知,“十二五”对GDP的规划增速不过7%,既然某地楼价涨幅能达10%,岂非仍是投资亮点?由是观之,我国的楼市调控要达成目的,还需要再行加码,务须触及深层矛盾,否则前景难测。
尽管让地方政府对房价叫声“跌”大为不易,但对日化、食品的厂商而言,却在积极地放风扬言将进行普遍调价。先是联合利华、宝洁、纳爱斯、立白等日化用品生产企业宣布将对大部分日化产品将提价,平均涨幅在10%左右;之后是卡夫、康师傅宣布对饼干涨价15%左右。尽管康师傅调整方便面价格的做法因为发改委的积极干预而暂缓实施,但一时间关于新一波涨价潮即将启动的消息也是路人皆知。使得经历抢盐刺激后如惊弓之鸟的群众,不由得集体投入抢购日化和食品的新运动当中。笔者倒是以为,日化、食品厂商的涨价理由值得注意,成本压力之下,传统产业厂商无路可走,涨价是重要途径。仅仅靠约谈之类的办法进行约束根本不够,要真正化解不容小视的通胀压力,还需要从货币途径积极“节流”。年初的提高准备率,主要对冲了到期央票的部分“解禁”压力,对遏制流动性扩张的作用仍比较有限。综合来看,在上半年尽快加息一次或是可选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动剧烈,无论是日本核危机乃至中东系列事件都已经对国际汇率、大宗商品走势造成了明显影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影响都难以被淡化。原油、贵金属的价格快速涨升或许仅是未来能源、资源、有色金属中期新一轮上涨的开始,需要决策部门审慎评估,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对潜在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喊“跌”不易,叫“涨”轻松,诚然很有些刻薄的味道。但是,联想起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所指出的问题,“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结合近期所谓北京“幼升小”价码曝光、各种涨价频繁出现、房价调控无法落实、野蛮拆迁时有所闻、双汇“健美猪”事件等等,当感叹中央政府的先见之明。现实如此复杂,“十二五”时期攻坚难度不容低估。
习惯上,饭总要一口口吃,那么面对这么多问题,就先从房价、物价这两个硬骨头当中,选择其一重点突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