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欧洲加息使美联储站在全球对立面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 07: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分析认为,美联储的“按兵不动”不仅不利于自身复苏,更可能使得新兴市场国家为抗通胀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

    欧洲央行7日一如市场预期收紧货币政策,将指标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25%,以对抗欧元区物价上涨压力。这也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升息,同时也是40年来欧洲央行首次抢先美联储升息。

    不过,分析人士提出质疑,欧洲央行这种率先加息或许并不明智,这将大大提高其外围国家的债务融资成本;而美联储的“按兵不动”不仅从长期来看不利于自身的经济复苏,更可能使得新兴市场国家为抗通胀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效果 欧洲央行加息不利外围国家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将维持高油价,必须避免第二轮物价及薪资上涨效应,货币增长量正在逐步加速,通胀前景倾向于上行。但他同时表示,欧洲央行并未决定是否就此开启加息周期,这样的态度令欧元受挫。

    尽管特里谢一再表示,该行将不会连续地加息,但是市场人士以及投资者似乎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本次升息可能是欧元区利率正常化的开始。特里谢在3月3日首次暗示将于4月升息时称,欧洲央行当然不会在此后实施一系列的升息举措。但是欧元隔夜拆借利率数据则显示,投资者预计,欧洲央行将在年底以前上调利率2次以上,至1.75%的水平。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预计,如果欧洲央行在4月加息,就意味着会连续加息。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本次欧洲央行的加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指出,这或许是个错误的决定。“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提升将大大提高某些欧洲国家继续融资的成本。”赵庆明说。实际上,从债券市场来看,一旦加息周期的预期形成,势必会拉升欧洲整体债券收益率水平,这就会给欧洲债务危机泥潭中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带来较大的债券到期支付压力,加大其政府财政赤字的忧虑,令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在过去的3月中,国际评级机构已经再次下调了欧盟一些国家的信用评级:穆迪以希腊财政整顿措施不足、可能面临债务重组风险为由,把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下调3个等级,由B1降至Ba1;而在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辞职后,标准普尔继将葡萄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至“BBB”后,再将其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B-”,仅高于“垃圾级”。

    法新社分析还指出,利率上调可能迅速打击欧元区南部国家经济,例如接受利率抵押贷款的房主可能压力陡增,欧元升值或将威胁出口收入。英国马基特经济研究公司的报告指出,欧元区虽然失业率下降,但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样下降,法国和德国以外的欧元区经济体“疲弱迹象依旧明显”。

    当天,英国央行做出了市场预期中的利率决策,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低位。日本央行当日也宣布,继续维持去年10月起实施的零利率政策,同时决定对地震灾区金融机构提供1万亿日元(约合117亿美元)特别融资。

    “而对于欧洲央行想解决的通胀问题,此次加息未必能解决。美国按兵不动,而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石油价格上涨肯定不是加息所能控制的。”赵庆明指出。

    对比 美联储低利率长期不利己

    欧洲央行宣布加息,意味着美联储将正式站在了全球央行的对立面。业内人士指出,此番欧洲央行加息而美联储不动,部分是因为二者的使命不同,欧洲央行的唯一使命就是稳定物价,并且还为此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而美联储是有稳定物价和推动就业两重使命的,后者在决定货币政策时就多了一层顾虑。

    “欧美加息步调的不一致是正常的。欧洲的通胀压力要大于美国,尤其是作为欧盟区经济核心的德国,其反通胀的决心非常强烈。而反观美国,尽管目前的失业率下降至8.8%的水平,但其失业率仍处在较高位,这样的失业率的压力使得其不敢贸然采取退出的货币政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表面上来看,这种“对立”对美国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这意味着美元会继续贬值,弱势美元很符合美国当前的利益,既可以减少债务,又可以配合定量宽松政策刺激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可以乘机拉动制造业复苏,改善国内失业率难题,最终让经济走上可持续复苏道路。据美联储的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已下跌3%,较十年前下跌24%;不过,过去美元曾出现过更为剧烈的下跌,其中包括发生在2008年7月份和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两轮下跌。

    不过,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对立不仅不利于其他正在采取紧缩措施的央行实现预定目标,而且也会给美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复苏制造障碍。

    已有分析指出了这种对立的严重性:如果美联储不放弃宽松政策,全球都将被迫接受输入性通胀,这也就是逼迫全球进入加息周期。大量的流动性会继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带来各国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届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可能很难再发出“美国通胀率升高只是暂时性的”讲话。据调查,眼下美国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与美联储也已存在明显分歧,尤其是3月份的通胀预期已经高达5%。

    而且,美联储希望借低利率维持弱势美元的小算盘未来可能也会落空。一方面,欧元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三大评级机构对于欧元区的攻击更是一刻不停,但欧盟官员依然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关于欧债危机长期解决方案方面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甚少。而且,市场已经消化了欧洲央行将累计升息75基点的预期,意味着欧元继续上升的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市场不断转好,这令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难度增加。虽然美联储一直说美国的通胀问题并不严重,但它可能已开始看到了通胀苗头。分析认为,基于以上因素,美元汇率可能很容易就能转而上扬。

    还有专家指出,当前欧美货币政策出现了差异,这可能会使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的信誉度再次大打折扣。金融危机已经暴露了美国在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上自私的一面,如果美国在债务压力下继续放任美元贬值,这场信誉战最终将以美元霸权体系崩溃为代价。从这一角度看,美联储可能在年底不得不进入加息通道。美国克利夫兰联储主席皮纳尔托7日也表示,美联储最终还是将开始退出宽松政策,具体措施包括上调短期利率、回笼银行系统资金以及让资产规模回到“更正常的水平”。

    影响 新兴经济体加息效果受影响

    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都进入了货币紧缩的周期。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四次上调利率,九次上调准备金率;印度基准利率一年来第八次提高,至6.75%的水平,上年度还在降息的俄罗斯央行2月份也加入加息大军。越南央行4月1日亦宣布,上调该行两个关键利率——再融资利率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至13%,这是该行在一个月内第二次上调关键利率。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与当前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向常态回归的货币政策是矛盾的。该政策或将抵消这些国家的加息效应,导致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中国农行大客户部高级专员何志成撰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抗通胀必须各国联合行动才能奏效。目前只有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欧洲央行等少数发达国家的央行在采取抗通胀措施,美联储不动,日本央行不动,流动性泛滥的两大“水龙头”没有关住,甚至有加大动向,想完全扭转全球通胀的上行趋势很难。

    孙华妤也指出,目前全球通胀的一个重要源头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涨价,美联储加息或提振美元而对石油价格上涨有抑制作用,但是美联储目前没有这么做,而弱势美元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仍将持续。

    香港《经济日报》近日发表社评称,国际商品大宗价格之所以在过去大半年不断被热炒,是因为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后“猛印钞票”救市,以致全球资金泛滥,从而驱动了商品价格飞涨。而其中,“印钞”力度最大的又是美国,所以,如果没有美国和日本的配合,而单凭欧洲加息来收紧银根,恐怕商品价格难以被压下来,全球通胀情况还会像以前一样。美国、欧洲和日本是目前全球高通胀的祸源之一,他们应该负责任地联手遏制商品价格上涨,以缓和全球通胀,而非现在各自为政,不仅不利于别人也不利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