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 20: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36000元的人均生产总值,这是中部地区2015年将要实现的。”湖北统计局副局长、知名学者叶青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自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以来,中部各省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所谓“金砖四省”中,湖南、湖北占有两席(还有内蒙、陕西)。
按照发展目标,到了2015年,中部地区要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000万元和82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接近100%等。到2020年,中部地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中部六省地域辽阔,无形中形成几个发展区域,比如皖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等。其中长江中游经济区可以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也可以称为‘中三角经济区’,在今年审议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有体现。”叶青介绍说。
从各项条件来看,叶青认为,尽快构筑南昌——武汉——长沙大都市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中三角”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中三角”最早于2004年被湖北学者提出,2005年国家明确提出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要尽快建立长江中游的城市群,尤其是江西的学者提得最多,认为江西、湖北、湖南这三个位于长江中游的决策者应该抓住中部崛起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尽快启动以南昌——武汉——长沙为核心的“中三角”大都市圈。
“赣、鄂、湘应尽早构建自己的经济区域,相互协作,互通有无,充当起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角地位刻不容缓。”叶青表示,中部地区必须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使其尽快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及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而南昌、武汉、长沙经济互补性强。他们都处在我国中部,分别是三省的省会,地域临近,南昌、萍乡、株洲、长沙地区、岳阳、武汉、九江等长江中游地区也都是正在成长的都市连绵区,构筑南昌——武汉——长沙大都市圈已呼之欲出。在叶青看来,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以南昌、武汉、长沙三个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其在全国的作用,促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国家规划的重点地区,逐步把都市圈建成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地区,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中三角”打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其次,中三角的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同质性,都是国家级的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经济区,都涉及到水环境问题,都是研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水质的问题。第三,三省的经济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条件,合作则可以共赢,从长三角、京津冀、东北、西三角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是为了放大中部的经济总量,避免中部被边缘化和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弱化。随着昌九城际铁路通车、“杭南长”高铁即将运营和武广高铁的通车,未来几年,武汉、长沙和南昌3个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一个半小时同城圈”将不是梦。而由这几个城市所引领的武汉城市圈、鄱阳湖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最终将形成一个紧密型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区。第五,三市的区域功能有待于提高。南昌紧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个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长沙是一座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中心城市。武汉则九省通衢,科教实力强大,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举。
“‘中三角’如果形成,中部崛起必将加速。”叶青如是说。
不过,在中部规划的基础上,叶青建议再制定“中三角”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生态保护、环境友好、产业合作、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三大城市圈之间的行政分割,在省与省的交界处适当增加项目安排。一般来说,两省交界处经济发展比较薄弱,比如,在湖北的赤壁与湖南的临湘。
同时,在中部崛起办公室的领导下,设立“中三角经济区办公室”,制定相应的鼓励发展的政策,在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
除此之外,设立“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三省、中三角与三大经济区已经形成密切的联系,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产业转移中具有很好的条件,叶青还建议仿效皖江经济带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中三角设立若干个产业转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