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滞涨隐现 调控尚须走钢丝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 23: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长略显疲态,滞涨的阴影开始笼罩着中国经济。宏观调控需要越来越细腻,“走钢丝”式调控也越来越考验着政府的能力。

  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3月中下旬,除了蛋类价格出现明显下滑、蔬菜类价格环比基本持平之外,粮食类、食用油类、肉类、禽类与水产品五个分类价格指数都出现了环比持续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专家指出,国内油价随国际油价上行波动,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则显示,中国经济正在降温。今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环比增幅双双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城镇新开工项目个数减少、计划总投资同比负增长,以及出口锐减等,均增加了分析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由于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物价面临上行风险,今年出现‘滞涨’的风险较大。”中国银行方面近日发布的报告提醒,今年中国要谨防滞涨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杨建龙对经济持续增长持有疑虑的原因更在于,政府对地产和汽车等领域的限制,特别是地产领域的调整。当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回落了,还找不到第三个支柱,就使得经济源头上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警示滞胀的声音,年初时即已不断浮现。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专栏)、全国人大常委员前副委员长成思危(专栏)等,均在不同场合提出过。不过,中国式的滞胀与欧美并不相同。学界普遍认同,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到位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一旦低于7%,而通胀超过5%,便可视为“中国式滞胀”。

  “可以说,现在已到了宏观调控最困难的时期。”国内民间智库安邦咨询分析师陈业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一方面,通胀高企和投资过热的问题尚未根本缓进,未来依然有加息的必要。另一方面,在连续的货币紧缩后,资金成本已明显上升,给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困难。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最近进行的一次调研中发现,目前企业贷款利率在10%以上,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面临的困难甚至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数月内还要大。他指出,控制通胀的同时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有时候是矛盾的,但一定要找到平衡点。

  “既要防止政策调控不到位,达不到调控的预期效果,又要防止政策‘超调’导致经济下滑。在这个时候,宏观政策要想做到适度是非常不易的。”陈业对记者表示,这需要决策层观察最新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数据,合理控制政策的频率与力度,采用“小步微调”的方式。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专栏)则认为,目前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已不大。如果继续加息,则面临外部的热钱流入加剧和内部企业盈利下降、停工停产的双重风险,继续提高存准率或也会导致类似结果。但如果货币政策不作为,则通胀又容易失控。

  “中国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兼顾‘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在这方面,政府拥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和手段。”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在“供给管理”上,有鉴于中国粮食紧平衡状态不会在短期消逝,应给予农业特别的关注。另外,要加快保障房的建设进度,在资金筹措、土地供应等方面补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