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今天不采取行动 明天就无药可用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9日 02: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世界卫生日(4月7日)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直指全球出现的”滥用抗生素“现象。中国是公认的“滥用抗生素大国”,不过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处长焦雅辉当日澄清,流行的“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这一表述并不准确。

  据全国性调查,中国最畅销的前15种药物中,有10种是抗生素药物。而据几十个城市的抽查,中国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费用占总治疗费用会在50%以上,而西方国家则在5%-30%之间。卫生部也承认,中国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较高,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平均100个患者一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药物。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曾上央视春晚的“千手观音”节目,演员都是耳聋残疾者,但他们并非先天,而是年幼时过度使用抗生素所致。

  “抗生素滥用”在中国、甚至全世界之所以非常严重,传统的观点认为,是一些患者对于流行性疾病的“速疗心理”,例如希望通过使用抗生素迅速将感冒“压下去”,从而减少更长时间的不适感,然后部分医生对患者心理“投其所好”,并在私利的驱使下,开出更大剂量价格更昂贵的“新版”抗生素,从中获得医药代表的“回扣”。这样形成螺旋式的“叠合效应”,患者对抗生素越来越依赖,免疫能力越来越差,而医生使用更多品种的抗生素使得细菌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强。有趣的是,耐药菌株的生长速度要比新抗生素开发速度“快多了”,这意味着科学很难在节奏上打败细菌。

  患者处于“无知之幕”,大部分医生并不愿意将长期利好的治疗方案推荐给患者。所以,目前解决方案的立足点就放在对医生和医院的考核上,比如规定抗生素用量在处方中比重,医院整体抗生素使用水平超平均值则被公示甚至降级等等。

  但是,它并没有考虑患者的激励,实际上,在很多医患关系纠纷中,患者认为医生治疗“并不给力”,当医生作出“不能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有些患者会愤怒地指责,所以医生必须表示“我已经开出最强的治疗方案了,出现问题跟我们已经没有关系”。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医生必须为患者的长期健康考虑,甚至愿意失去医药回扣好处,而患者却可能暂时看不到这一努力,那么医生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医生如何从患者的长期健康中获得收益,从而有激励地阻止滥用抗生素?这才是“抗生素滥用”的根源问题。这还包括“抗生素滥用”更触目惊心的领域:农业部门。最早的超级细菌就是来自于生香肠,瑞士科学家发现12种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细菌不是食品加工所致,而是动物体内形成,这跟畜牧业滥用抗生素有关。其实,现在人类面临的大量棘手的病毒都是这个问题。比如猪链球菌(禽流感相关)就是因为很多国家长期在猪饲料里面添加低剂量的抗生素,作为防疫和提高猪肉产量的手段。疯牛病据说也跟抗生素有关。根据欧盟的相关资料,中国、东南亚等国海产品抗生素滥用情况,青霉素、土霉素、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类残留量非常惊人。于是,农业部门也是如斯困境:高产量是最终的利润来源,这是农业部门激励的来源,而消费者的长期健康并不是,它也不会提供任何激励的机会。

  全球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之所以几十年都无法解决,是因为还没有一种机制设计来处理长期健康中的“利益溢出”,欧美人通过医疗社区化,让医生和患者沟通,部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他们严厉的抽查也无法解决农业部门的抗生素激励问题。像中国这样大量人口、迅猛城市化、人口高度流动的国家,医生面对“一次性”的患者,很难顾忌信息沟通,更遑论农业部门的激励问题。中国必须要长期面对抗生素滥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