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天价择校费:合理分配才是正道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0日 02: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观点交锋

  取消择校费是在空中画饼,解馋不解饥;承认择校费收取的现实合理性,探讨如何分配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近日,京城近20所小学的“中间人开价”被曝光,从3万元至12万元不等。此事再次引发对择校费的强烈质疑,杨东平在《北京的天价择校费能够治理吗?》中提出,无需再讨论,首先要一刀切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赞助费”、“捐资助学费”,以解决择校费问题。(4月9日《新京报》)

  这么多年来,类似的观点除了赢得一片叫好声,一无所用。笔者觉得,只要收得合理、透明,花得公平、公正,与其空谈“取消择校费”,不如大大方方地收。这才是逐步解决择校费顽疾的可行之道。

  为什么要收择校费?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资源,这是不分地域、发展阶段的世界性难题。中国有择校,欧美发达国家也有择校,北京名牌小学附近学区房屡创天价,纽约皇后区的学区房也是如此。不同的是,欧美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多为私有,北京的情况则要复杂很多。

  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主体是“示范性幼儿园”、“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初中”和“示范性高中”,这些都是公有的,是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

  1949年以后,国家曾提出用有限的教育资源重点办好若干所中小学。如1953年,教育部确定了全国重点中学194所,约占当时全国中学数的4.4%。 197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要求在大中城市的市和区县两级举办重点学校,由此形成了国家级、部委级、省市级、地市级、县区级的重点学校系列。

  由此看出,优质教育资源显然是全市投入,乃至全民投入的结果。北京很多名校的形成,历史上就是举全市之力办出来的。

  全民投入优质教育资源产生的收益和额外的附加值,属于全市市民,理应在全体市民中分配。如何分配?考试选拔、行政安排和经济门槛,全世界通用的三种方式,也就是“分数择校”,“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

  “以钱择校”,看似唯利是图,首先被社会和绝大部分家长抛弃。“分数择校”最公平,但有违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也逐渐被抛弃,但因其最公平,所以“屡禁不止”。剩下的只有“以权择校”,对稀缺资源的权力介入,必然带来寻租腐败。显然,这更糟糕。

  所以,取消择校费是在空中画饼,解馋不解饥;承认择校费收取的现实合理性,探讨如何分配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按照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性,通过经济手段对富人和富校收取高昂择校费,再转移补贴穷人和穷校,是最可能实现教育均衡的手段。市民也能通过可见的、合理的规则,参与分享优质教育资源,而不是去寻找看不见的背后“黑手”。

  择校费收取的关键是合理、透明。限定择校比例,避免过度择校;综合拟定择校费合理的区间,择校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另一个关键是支出恰当,要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每年交由人大审议,并将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

  □刘俊贵(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