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14: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金融报
根据媒体的报道,北京市住建委的保障房建设细则中提出,北京将鼓励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国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同时,包括上海、广州、郑州等在内的城市,或已出台类似的地方政策,或已经在实际操作这样的模式。
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根据相关计划,今年我国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无疑是我国建设多层次房地产市场的关键一环。但就目前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土地供应缺口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10年,全国住房供地计划为18.47万公顷,实际完成12.54万公顷,同比上年增长64.1%,但仅仅完成全年计划的67.9%。而国土部近期公布的结果则显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愿望强烈,各地均出现用地需求高涨的态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31个省(区、市)都反映计划指标不足,多数反映下达指标只能满足需求的1/3。虽然目前市场普遍预期,2011年全国供地总规模可能与去年总体持平,而且其中保障性住房供地将大大增加,但不可否认,与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需求相比,今年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量仍有所不足,而要弥补这一缺口,单靠政府可能力有未逮。
因此,笔者认为,此次各地方能够松绑企业闲置土地建设保障房,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这符合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初衷。其实,在房改之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主要有三大来源:政府建设、集体和企业自建以及商品房。但在房改之后,集体和企业自建住房停止,政府建设也多局限于旧城区改造,而商品房可以说成为整个房地产市场唯一的供给来源。虽然近几年政府也加快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未能改变商品房一家独大的局面。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历史,我们并不否认,房改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十年的飞速发展,但同时笔者认为,当年房改的步子或许迈得太大了,才导致了当下房地产市场一系列顽疾的产生。如今我们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正所谓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向历史回归,进一步拓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来源,不失为明智之举。
笔者认为,松绑企业闲置土地建设保障房,可以首先鼓励企业为职工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性质的职工宿舍。一方面,这能够切实帮助那些刚到岗职工解决住房困难。另一方面,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工业用地可以使用不超过总用地面积7%的土地,建设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同时由于该类住房用于租赁,不涉及土地性质转换,从法律的层面上看,与现行规定并无冲突,实行起来将比较容易。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政府应该通过直接补贴、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到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去,让企业在满足单位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将多余的房源交给地方政府统一安排平衡,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整体供应量,帮助社会上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项目审批、工程监督和项目验收制度,以保证这些单位的住房建设工程是在政策范围内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