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储蓄银行危机警示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17: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当代金融家》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 /付兵涛

  得益于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的紧急救助措施,韩国储蓄银行挤兑事件已基本归于平静。事实上,由于储蓄银行总资产占韩国银行业的比重很小(2010年9月末,105家储蓄银行总资产占韩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只有大约3%),挤兑事件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过,此次韩国的危机,对我国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却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首先,经济上行阶段也可能发生银行危机。一般来说,金融危机特别是银行危机往往发生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但此次危机发生时,韩国经济并没有处在这个周期。2010年韩国GDP同比增长6.1%(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失业率从2010年初的4.8%下降到年末的3.5%,物价水平平稳,经济处于明显的上行阶段。这警示我们,“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水平,中国的银行业就不会出现问题”的观点可能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房价上行并非房地产信贷安全的充分条件。危机发生后,许多评论将之类比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前,韩国储蓄银行大量介入房地产业,而且贷款条件放松、杠杆率提高,2010年以来,韩国央行加息打压房地产市场,进而导致银行危机。这种分析大致上是正确的,但与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4月份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倒闭算起)发生在美国房价下降阶段(美国CS房价指数2006年7月份见顶),而韩国储蓄银行危机发生时,韩国的房价仍处于上行区间。这打破了此前关于国内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一个观点—只要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甚至保持稳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就不会出现风险。

  再次,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依赖不宜过大。历史经验表明,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投放过多往往都是以银行危机终结。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如此,爱尔兰的银行危机是如此,当前的韩国银行也是如此。根据韩国央行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末,韩国银行业总贷款余额为1315万亿韩元,对公和对私房地产贷款469万亿韩元,占比高达35.7%。与美国和爱尔兰的不同之处在于,韩国的房价仍处于上涨通道,韩国银行信贷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也没有达到爱尔兰危机之前的水平,因此尽管目前出现了几个小的储蓄银行危机,但整个银行业并没有问题,但是将来呢?毕竟,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持续上涨了12年(2008年底2009年初曾略有下降),随着房地产贷款不断增加,而房价泡沫不断膨胀,积累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而中国,与韩国的这一情况,又是何其相似?

  最后,整体安全难保结构性风险。危机发生后,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曾表示,储蓄银行的总体情况健康稳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整体健康并不足以防范结构性风险。这一点,对中国则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中国银行业对房地产(包括个人和对公)的贷款占比在25%左右,明显低于韩国和爱尔兰的占比,但个别小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已经超过30%。而且,考虑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对抵押物(主要是房地产)的依赖度比较大,中国银行业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已经很大。第二,中国银行业房地产贷款的准入标准相对严格,贷款成数也比美国、爱尔兰、韩国等低,但在目前大概6万亿的个人住房贷款中,有约3万亿是在2009年和2010年发放的,这两年正是房价快速上涨的时期,特别是2009年发放的房贷准入标准和首付比率要求都明显放松。第三,尽管大部分贷款购房人应该都是以自住为主,对房价下降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仍有一定比例属于投资和投资型贷款购房。在房价下跌时,这些人违约断供的风险很大,而更大的风险还在于,银行目前并不掌握这类购房者数量和占比的准确数据。

  (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