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5日 0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 观察家
如果没有政治上的求同,就难以消弭经济合作中的差异。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虽然并非政治集团,却可以探索超越政治集团的更新制度。
4月14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三亚举行,会后五国联合发表了《三亚宣言》,反映了五国在会晤各项议题上的共识。
从2001年金砖国家概念被高盛的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到今天,整10年过去了。金砖国家从一个带有噱头的新闻概念,逐渐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合作机制。这个机制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一部分原因是目前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其面向未来的高成长性。
但是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在差异化中寻求共同繁荣,是目前金砖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因为金砖国家往往是工业化的后发国家,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要求都更紧迫,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必然不同,无法复制。另一方面,在金砖国家之间,其实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产业结构上看,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巴西和南非矿产资源丰富,中国制造业较强,印度擅长软件业和服务业。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利益诉求。
BRICS英文其实是“砖”,之所以被称之为“金砖”,当然是全世界看到这五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但是形容词是会随着发展的方式发生变化的。要想增强金砖成色,就需要制度创新。因为金砖国家机制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一个开放的对话机制,有别于传统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或者安全集团。目前这五个国家都应该意识到,金砖合作机制初步成型,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结构上的组合。各国在这一机制中,势必要寻求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因此,在此次《三亚宣言》中,我们看到了五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从被动的参与者,正在成为主动的议题设计者。以经济影响力见长的金砖国家,正更加关注世界范围内政治和社会发展问题。在《三亚宣言》中,各国所发表的看法,从日本核电站到西亚北非局势,再到反对恐怖主义,几乎涉及五国政治、社会和安全的各方面,也涉及当前世界政治舞台的所有话题。这显示了五国开始在政治问题上关注共同问题,并照顾各自的利益需求。
看法是行动力的基础,目前金砖国家正在将自身对世界的认识,转化为更加充分的行动力。在《三亚宣言》中,我们也看到了具体的行动计划。这种行动方案基本上可以认作是各国协调立场采取共同措施的前奏,而且协调的立场不光包括经济,也涉及政治、安全,并适当拓展到教育、文化交流。这也意味着,金砖国家正在努力落实经济合作机制,拓展政治、安全等领域的立场协调。
上述二者都是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基础和必然环节。因为一种经济合作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在分享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的同时,也必然会形成在政治上的合作。换言之,如果没有政治上的求同,就难以消弭经济合作中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虽然并非政治集团,却可以探索超越政治集团的更新制度,这种制度对于未来的跨区域合作,有很明显的示范效应。
□石嘉(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