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李嘉政:一房一价或为限价令伏笔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5日 13: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理财一周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聚仁机构董事长 李嘉政

  近日,发改委网站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下称《规定》),要求对每套商品房(包括二手房)进行明码标价——即“一房一价”。《规定》还要求,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相信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这个政策不痛不痒,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楼市的实际影响有限。

  笔者认为对市场未来的政策走向不可掉以轻心,在目前的特定市场环境下,通胀凶猛,未来政策继续趋紧的趋势还在继续加大。

  调控手段在货币、信贷、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之外,限外、限贷、限购令等行政手段也已层出不穷,但市场预期依旧汹涌,直接迫使更为强硬的针对房价快速上涨的非市场化手段进入管理层调控视线。因此,笔者对于这“一房一价”令后续甚为担忧,如果仅仅是“一房一价”令规范市场行为本无关痛痒,但管理层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祭出令市场速冻的“限价”手段。这一手段之下,市场将失去其真正的活力和意义,通过行政手段,地方政府可以直接绑架市场,将能对调控房价上涨予取予夺。

  这一点,相信一线城市的开发企业记忆犹新。去年的高端商品房市场在两轮调控之后曾掀起强烈反弹,这些城市“被迫”启动了这一隐性的“限价”手段---预售登记的限价措施:对于即将上市的项目,如果房价高于一定价格区间(上海为3万元/平方米),在预售许可证的审批环节加以控制。你要上市销售,就必须要听我的,调整你的价格预期,调整你的价格体系,不听我的,那就排队等着吧。这也直接导致很多项目开盘“被推迟”,价格体系“被调整”,变相的“限价令”让很多企业吃足了苦头。

  当然如果真如笔者猜测,这一手段的使用将比“限购令”隐蔽得多,也更具迷惑性。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却是直接逼迫开发企业调低销售预期,尤其是当前对市场影响较大的高端物业。这对于三、四线城市刚刚起步的住房商品化、市场化进程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其结果将导致供应量“被萎缩”,成交量“被降低”,成交价“被调整”。在行政政策面前,在国家意志面前,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是弱势群体。

  从限贷到限外,从限购到问责,在连续三轮的调控过程中,我们的非市场化手段已经出了很多。但在这个大通胀时代,在预期不变的情况下,非市场化手段同样难改市场趋势。

  和绝大多数业内人士一样,笔者能够理解管理层在应对通胀、应对宏观调控方面所做的努力,笔者也赞同管理层大量推出兴建保障房,建立两个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的重大决策。但是,任何时候,市场就是市场,应对市场问题,我们更多的还是要以市场化手段来应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手段的过多干预最终不仅解决不了市场的核心问题,而且可能会导致问题继续激化。对于已经出台的这些临时性政策,笔者很难想象未来“限购令”、“限贷令”松绑后的楼市会呈现怎样的反弹。

  为此,笔者再度呼吁,行政性调控手段请谨慎推出,“一房一价”令只是作为规范市场行为的手段就好,千万不要以此为伏笔,再行祭出大违市场运行规律的隐性“限价令”手段。